当初,仲逸被严士蕃陷害,在宛平县与一个叫馨儿的女子共处一室,后被押入刑部大牢,此事就有黄锦的进言,虽说皇帝已有主意,但他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皇帝刚刚议过东南抗倭之事,黄锦所说的‘派人到当地看看’,正是指派东厂的人到江浙一趟。
此举用意大有看头:若真有人通倭,让当地衙门去查,自然是徒劳无功的,让东厂的人去,才会事半功倍。
“这次,就不要他们去了,朕有更合适的人选”。
朱厚熜向黄锦吩咐道:“传北镇抚司千户石成、英勇千户所千户林宗武”。
“遵旨”,黄锦缓缓退了出去。
片刻之后,石成立于堂下。
“你从锦衣卫中抽调一百人,会同你们在江浙一带的眼线,替朕去办一件事……”。
朱厚熜扔下一张纸条,石成急忙捡起,细细看一遍,随后放入炉中。二人再未言语一句,石成恭恭敬敬退了出去。
“林千户,这边请”,石成走后没多久,黄锦便来传林宗武面圣。
“上次西北甘西练兵,到底练得如何?还没机会一试,此次东南倭寇来犯,你们英勇千户所,是否有意一战?”。
当初北征时,朝廷派出一支‘奇兵’,由林宗武统领,与鞑靼血战多次,最后三百人紧剩七人。
此战,一战成名。
回京后,这七人全部升职,也就是那个时候,宗武从百户升为千户,朱厚熜抽调一千余精兵交由他密训,并派出副千户谭辽协助。
后来,鞑靼直逼京城,宗武所率的千户所两次建立奇功,被皇帝赐‘英勇千户所’,他也从五品升为从四品,并在麾下十个百户所外,特加一个百户所。
朱厚熜特意叮嘱:“这支人马还要扩充、还要密训,终究是一柄随时可插入敌军心脏之利刃”。
既是利刃,有外敌来犯,岂有刀不出鞘之理?
“末将及属下全体将士向万岁请旨剿倭,若不能全歼来犯之敌,那怕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苟活”。
林宗武拜道:“末将再次请旨,请圣上恩准”。
朱厚熜微微摇头道:“不但要胜,更要活着回来见朕。战事十万火急,你等速速南下,轻装而行,到江浙后,自有人接应”。
“末将遵命……”。
这日清晨,朝阳刚刚升起,大多人还在睡梦中,京城外一条山道上,有快马奔来,马蹄声急促,瞬间打破了安静许久的紫禁城。
尘土扬起、渐行渐近。
“倭寇犯我东南,快……”。
城门守卫见是信使,急忙上前,熟料他还没来得及说完一句话,便昏了过去。
一声长嘶,信使胯下战马竟缓缓卧了下来,嘴角白沫泛起,不多时,就合上了眼。
城门守卫头领见状,急忙吩咐左右:“快,上报朝廷”。
……
不大会儿功夫,急报出现在皇帝朱厚熜面前。
说起抗倭,朱厚熜从不含糊,无论北虏南寇,危及社稷,皆是心头大患,没有回旋之地。
只是相比往常,此次情形更为复杂。
数日前,江浙一带突现大量倭贼来犯,他们行踪诡秘、凶残异常,所到之处、无一幸免。抗倭名将戚继光已率部御敌,初战大捷。
只因当地驻军兵力有限,倭贼兵分多路、行踪不定,可阻止,难灭之,双方一时陷入僵局。
此外,从已俘获的敌军中得知,倭寇中有当地海盗做内应。戚继光据此判断:倭贼会进入内海,大有继续来犯的迹象。
多年抗倭,时抗时守,倭贼来犯之时,调集大量兵力迎战,之后又相继分散。东南沿海数千里,海岸、沙滩、巨石、山野连绵不断,海防空虚之处难免,若有内应相助,倭贼登岸之处更为难觅。
戚继光部所用战船大多十分高大,船身又长又宽,此举本用于抵御强风浪颠簸,而一旦倭贼进入内海使用小船只,大船势必难以全速追击。
十万火急……
堂上,嘉靖帝双眉紧锁,一言不发阴沉着脸,他手中捏着那份急报,思绪似乎早已飘到远在东南的江浙海岸。
堂下,内阁、都督府、兵部的头头,皆是站立有序,不看对方一眼,态度却出奇一致:谁也不愿做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之人。
“怎么着?都不说话,等戚继光部将倭贼全部剿灭后,再说你们的抗倭大计?”。
‘啪’的一声,朱厚熜将急报扔到空中:“这是做给谁看?等谁来接这块烫手山芋?”。
堂上一言,堂下再也无法沉默了。
咳咳,严嵩一阵咳嗽,有气无力道:“倭贼犯我大明,必要歼之,如今,戚将军所率将士已歼敌主力,其余的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