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草原,一望无垠,两军对战,首推战马,纵然一片沙土漫过,此时的马儿,早已不是仅仅为载人载物,而是不可分割的融入交战之中。
此时的战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声长鸣,万马奔腾,气势恢宏,仅是振奋军心、鼓舞士气,就可盖过一切。
这一点,与鞑靼军交战数次的宗武,深有感触:若敌军没有了战马,将是虎无长牙、狼无利齿,威力骤减。
相比大明军队,鞑靼军队战马的依赖,更为明显,尤其大规模交战。
这时,仲逸起身而立,他向宗武说道:“若我们设法让敌军-----人马分离,或者,使战马失去其原有作用,又当如何?”。
见师弟最后重点也落到战马之上,宗武立刻来了兴致:要知道,去年在甘西一带密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如何攻破敌军马阵。
如今,师弟仲逸从西北归来,再次提到使敌军“人马分离”的想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不不不,师兄此言差矣,所谓人马分离,并非以人马对人马”。
仲逸摇摇头,努力让自己清醒:“若按常规攻克马阵之法,无非是钩镰枪、铁链阵、连环锁,甚至用圆木柱、巨石块……”。
听的此言,宗武顿时心凉一半:他们所用的,正是这些方法,再看看师弟的表情。
显然,他并不赞同此举。
“钩镰枪斩马腿,要近距离,对骑术要求极高,且敌军可用射剑、加固马腿来防,马腿被伤后,往往会造成地面混乱,敌我互伤,影响到兵力发挥,铁链也一样”。
仲逸继续道:“至于滚圆木柱、砸巨石,往往对作战地形要求很高,不是随意一个地方就可以,局限性太过明显”。
“我的好师弟,仲大人,有什么就直说吧”。
宗武摊开双手,一脸的着急:“就算师兄我求你,还不行吗?”。
仲逸却依旧不慌不忙,酒坛快见底了,他将两只酒碗匀平,缓缓举起酒杯,一脸的笑意:‘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还是等先请示师父之后,再说’。
好吧……
宗武饮完最后一碗,顺势将酒碗扔下,不由的笑道:“见完师父,看你还有什么说的?从明日起,我再悉心钻研,说不定有更好的御敌之策……”。
仲逸缓缓向门外走去,头也不回,却连连摆摆手:“若果真那样,就太好了,师弟我先告辞”。
银子,需要银子,很多的银子……
仲逸自言自语道:“要做成此事,需要大笔银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从来都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傍晚时分,仲逸从翰林院出来后,径直向林府而去
这是他与师姐昨晚约好的。
早饭后,仲姝就来找阿嫂林姚姚,在京城,平日里能陪她说说话的,除了袁若筠,就是她了。
前些日子,林姚姚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吃喝也变得挑剔起来,后来找郎中号脉,确诊为喜脉:阿嫂有身孕了。
知道这个消息后,师兄林宗武可高兴坏了,只是千户所事务繁忙,照顾林姚姚的任务,自然落到仲姝的身上。
林姚姚在叔父林啸义身边长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林啸义曾是济南卫司指挥使,后来做了山东都司的指挥使,
有这样一个叔父,林姚姚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二人在一起,自然有不少话题。
但让仲姝照顾她,与其说是照顾,倒不如说是找个说话的人,平日里干活的任务,还是要交给府里丫鬟、甚至老妈子身上。
…………
“今日大喜,我们连干三杯”。
众人坐定后,仲逸提议:“祝师父身体康健、早日著成兵书,也为我们师兄妹三人重聚,再喝一杯”。
两杯酒后,仲姝笑道:“第三杯酒,应该敬阿嫂,还有我们的小侄子”。
哈哈哈……
用过晚饭后,仲姝陪林姚姚去隔壁屋,宗武特意取来一坛好酒,又吩咐后厨加了几味下酒菜。
“这是我在甘西练兵时,从当地买的,西北的酒,口味霸道”。
他取来两只酒碗,满满斟上:“今晚,咱们一醉方休”。
自从做了千户所的正千户以来,宗武很少饮酒,醉酒误事,身为千户必须要带好头。
今日则不同,与师弟对饮,属于家宴,可尽管放开喝。
还是老规矩:连干三碗。
“师兄,当初你去漠南一带,又深入鞑靼军腹地,可曾有确切的御敌之策?”。
仲逸的酒量确实不敌师兄,喝的有些猛,还是说正事吧。
众所周知,师兄数次与鞑靼、倭寇交战,两军阵前经验丰富,而这正是仲逸所欠缺的。
“人太多、心太狠、善骑射、好动武,不思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