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王府侍读(上)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962 字 10个月前

现在,几乎人人得知:仲逸身后最大的靠山,就是皇帝-----朱厚熜。

为何有如此一说?且听慢慢道来。

当初,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发生后,仲逸以一个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督办此案,就连樊文予这个刑部主事,都是负责协办。

更令人意外的是,石成,这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都是他的随护,而且有明令:一切都听从仲逸安排。

结果,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桩普通的命案,最后竟有博野县丞、知县、保定知府、按察使,甚至刑部左侍郎等,近二十人被处置。

这样的大手笔,恐怕就是刑部尚书出面,也不过如此吧?

从博野县归来后,仲逸被破例提前终结对庶吉士的考核,擢升为翰林院七品编修,成为‘史官’。

这,太不可思议了。

此事之后,朝中便有人窃窃私语:这个仲逸,一个庶吉士,到底是何来头?为何圣上如此青睐?

而接下来的一件事,更是加剧这种猜测。

鞑靼大军直逼京城,朝廷大惊,天下大惊,文官运筹,武将御敌,本是天经地义,却偏偏在这时,朝廷又派出一个钦差副使。

这位钦差副使,正是当时的翰林院编修仲逸,他负责两件差事:与鞑靼军谈判,并核查战事始末。

此次,同样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作为护随。

谈判之时,仲逸义正言辞、一展雄风,扬我大明之威,差事办的无人不服。

不过,后来仲逸去大同核查战事始末时,却在回京路上,因为一名抚琴女的事,被押入大牢。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位仲大人就此结束的时候,他却很快被放了出来,而且那名抚琴女自证清白,是宛平县衙的人污蔑陷害。

出狱后,仲逸没有恢复原职,反而再次被擢升为:翰林院六品侍读。

关于仲逸单独面圣的传言也渐渐多了起来,说什么的都有。

这样的升迁速度,就是坐在强弩之上,也不过如此。

太快了。

如果说,之前只是传言,那么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非要说靠山,仲逸的靠山就是皇帝----朱厚熜。

为想明白这件事,仲逸几乎三天三夜都是一个状态,但终究还是没有想明白。

师姐仲姝劝他尽快回凌云山,或许正是想请师父指点迷津。

不过,既然其他人都这么看,想必裕王朱载垕自然也十分清楚。

“前面就是王府了,进去再说吧”。

仲逸干脆伸伸腿、跺跺脚,他心中暗暗自嘲道:“有何所惧?也不看看,我是什么来头?”。

除了身后的皇帝‘靠山’外,我这脚下生风的轻功,也绝非浪得虚名。

除夕、春节,在一片欢笑声中度过。

对仲逸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盛宴’。

因师兄宗武远在甘西一带秘密练兵,年夜饭时,仲姝便将阿嫂林姚姚一起请来仲府。

此外,罗英忙完若一当铺的事儿后,也被请了过来。

至于樊文予、李序南,还有袁若筠,也只能年后再聚。

喝酒,还是喝酒。

累啊……

春节过后,仲姝建议:适时回趟凌云山拜望师父,同时,仲逸也要回扬州府。

爆竹声渐渐远去,门前屋上的对联也时有随风而去,新的一年就要开始。

一切,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随意。

…………

这日午后,仲逸如期前往裕王府。

这是他的新差事:去裕王府侍读,这才是翰林院侍读的正经差事。

不过,不用天天去,若朱载垕没有特意召唤,定期去即可。

尽管是偶尔,但自从领了这个差事后,仲逸整个人都变了。

无情最是帝王家,朝堂之上最多变。

如今,他却两者都‘兼顾’了:翰林院也算朝堂衙门,朱载垕当然出自帝王家。

当初,仅仅因袁炜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一句赞语,朝中便有人说他与袁炜交情不浅,如今偶尔出入王府,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朝廷的差事,不敢懈怠,仲逸也只得‘办差’去了。

其实,从内心而言,他还是更喜欢外出办差,尤其自己可以掌控,并有得力协助之人那种。

那样的场面,简直是另外一片天地。

转身再想想眼下的差事:王府,一个多么有故事的地方啊。

……

裕王朱载垕,嘉靖帝三皇子,因其母不得圣宠,而朱载垕又非长子。故此,朝中常有传言:皇帝并不喜欢他。

嘉靖帝长子朱载基早逝,次子朱载壡被册封为太子。嘉靖二十八年,太子朱载壡薨,朱载垕以次序为太子。

或是因朱载基、朱载壡早逝,皇帝对朱载垕的太子之名,迟迟未予册封。

朱载垕在裕王邸生活多年,对朝中形势颇为了解,但他为人低调,并不轻易行事,也算稳重。

当然,裕王府的人都知道,朱载垕这位千岁爷还有个嗜好:美女、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