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盛宴

大明略 南宫草堂 3552 字 10个月前

裕王朱载垕吩咐随从招呼他人,他却发现了一旁举杯不前的仲逸。

仲逸急忙上前回道:“裕王千岁,下官仲逸,去过裕王府两次”。

“哦,那倒是王府的人招呼不周,回头本王好好管束管束”。

朱载垕笑道:“仲侍读两次被朝廷委以重任,博野县之事,近二十名枉法者,终被伏法。与鞑靼谈判,大展我大明之威,果真年轻有为,下次来王府,好好讲讲”。

仲逸谦道:‘下官能当面聆听千岁教诲,三生有幸’。

二人随意寒暄几句,朱载垕向下一桌走去。

片刻之后,周围再次迎了一群人上来。

这或许就是翰林院优势之一,若没有侍读这个差事,一个小小的六品,要进王府,怕是没有这么简单。

严嵩上了年纪,也就是做做样子,逢场作戏,也只能由严士蕃登场了。

“仲大人,多日不见,你如今是春风得意,前途一片大好啊”。

见到仲逸,严士蕃岂有不‘寒暄’一番的道理?

仲逸与此人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恰逢盛宴,逢场作戏,场面上的事儿,还是要做的。

“严侍郎说笑了,仲某遭小人暗算,先在宛平县与一个抚琴女子共处一室,后到刑部大牢,又惨遭恶人毒手”。

仲逸望望四周,凑上前道:“你说,这些事儿,连我仲某都能看的出来?以圣上的英明睿智,能不知道吗?”。

见严士蕃并不言语,仲逸继续道:“严侍郎神通广大,能否为仲某指点一二?若知道是谁干的,就将此人押入锦衣卫北镇抚司大狱,扒了他的皮,挫了他的骨,如何?”。

不用说,严士蕃自能品出此话的意思来。

“仲大人办那么大的案子,保准得罪了什么人,还是小心点吧”。

严士蕃意味深长道:“才被革职的仇鸾大人,恐怕也是仲大人的杰作吧?”。

说起这事,仲逸更来兴致:“听说,仇鸾当初是向某人贿送财物,才做上大同总兵,这人会是谁呢?锦衣卫会不会继续查下去?严侍郎,你怎么看?”。

这时,见有人走过来,严士蕃刻意抬高嗓门,向仲逸举杯道:“仲大人,请了?”。

仲逸也立刻举杯相迎:“严侍郎,请了?”。

哼……

实在无聊,仲逸打算出来透透气,绕过大堂后,却见袁炜正在一侧的屏风后坐着。

尽管被人频频敬酒,但袁炜并未喝多,仅是微微抿一口而已,作为礼部侍郎,什么时候,都得要照顾自己的脸面。

否则,一身酒气、满脸通红,成何体统?

此刻,他来这里,也是躲清静。

…………

“什么?你想去榆林府?为何?”。

仲逸说出自己想到西北一带转转,袁炜立刻反问。

仲逸一本正经:“学生就是想出去走走,天天呆在翰林院,憋得慌。故此还请袁大人帮忙说句话。万岁也说了:书中来,还要从书中出去,年轻人,是该到各地走走”。

末了,他却打趣道:“不了解民情,或许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来,但绝不会是个好官”。

袁炜连连摆手:“先不说这个,这几日,抽时间来趟府上,有事与你商议”。

“好------吧”。

仲逸心中暗暗发怵:袁府倒不可怕,怕的是袁府这位大小姐------袁若筠。

春节前夕,喜庆连连,张灯结彩、灯笼高挂。

屋外,寒风呼呼,屋内,暖意浓浓。

对城中百姓而言,也不过是个寻常的日子,顶多忙于置办年货,或者几声祝福之言而已。

不过,对朝廷文武来说,今日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朝廷的这次盛宴,远比除夕夜更热闹。

与上次群臣上朝议事不同,此次对前来参加盛宴的文武百官,并未刻意按品阶划分,而是由各个衙门根据差事安排。

如此一来,除必要留守与当值人外,大多人都可前来赴宴。

不过,毕竟高低有别,最终能坐下来的,主要还是五品以上的。

当然,像翰林院这样特殊的衙门,依旧区别对待:此次盛宴本就由礼部主持、翰林院协办,自然不能少他们的人。

莫说仲逸为六品侍读,就连费思应这样的庶吉士都来了。

君臣同宴,与主仆同宴并无本质差别,不过相比主人与仆人的简单一餐,朝廷盛宴则讲究更多。

众人落座之后,司礼监黄锦与礼部尚书、侍郎,以及翰林院掌院学士等,再次核实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片刻之后,皇帝朱厚熜缓缓入殿。

“皇上万岁、大明千秋万代……”。

对朱厚熜而言,他自不会从头到尾呆在这里。

不过,当此新春盛宴,几声祝福语,还是要说的。

几杯祝福的酒,还是要喝的。

三杯酒:一敬国泰民安、二敬风调雨顺,第三杯酒,自是要感谢文武百官,他们这一年的勤勉、辛劳。

六部尚书、各衙门头头,自然要上前敬皇帝一杯祝福酒:龙体安康、万寿无疆之类。

当然,这种场合,不会少了青词体的文章。

但毕竟是佳节前的盛宴,而非斗诗大会,仅有一篇祝词。

而且,只由一人诵读。

皇帝之前并未提前告知。看来,是要让这些文武大臣,当场发挥了。

作为风向标,明眼人都能看的出:能代表朝廷文武,在圣上面前,当场作一篇新春祝词,那是何等荣耀?

朝中擅长此体者,不在少数。但论资排辈,当属内阁首辅、次辅的严嵩、徐阶等德高望重者。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最终上台的,却并非他们二人。

当然,同样擅长此体,且有小阁老之称的严士蕃,也没有被挑中。

袁炜,身为礼部侍郎,文采飞扬,有目共睹,他在青词方面的造诣,几乎无人不服。

只是,当此盛宴,由他一人独享殊荣,还是别有一番看头。

对袁炜来说,即便脱口而出,也不是什么难事。

殿中文武目光齐聚。

此刻,袁炜就是殿中仅次于朱厚熜之外,那个最为瞩目之人。

“九州万民共欢庆,文数九、武数九,九九八十一,四海归一,天佑大明社稷,万寿无疆……”。

出口成章,袁炜果真不负众望:圣上满意,群臣满意。

盛宴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