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若筠一脸为难,眼睛频频眨动,朝一旁的丫鬟莺儿点点头,谁知莺儿却连连摇头,似乎并未领会她的意思。
如此一番,袁大小姐最终还是有了主意:“这样吧,今晚,本大小姐请你,你的,就先欠着,等那天我高兴了,再说吧”。
仲逸知道,无论自己发生什么大事,只要离开众人视线一段时间,再次出现时,一定少不了袁若筠。
戏说也好,刁蛮也好。
总之,这位袁大小姐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
起初仲逸也是由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渐渐地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知何时起,他似乎已离不开这种习惯。
无论在当初去西安府、杭州府运送‘药材’,还是去博野县、大同办差,仲逸都会偶尔想起袁若筠。
说来也怪,甚至于走在大街上,看到什么好玩的物件,都会想起给她买一份。
如同想起家,想起凌云山一样。
见袁若筠这般神情,仲逸也只得打趣道:“先声明,此次我可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怎么说,我们也有师徒名分”。
“参拜大礼就免了,但起码要毕恭毕敬的叫一声师父吧”。
“师父?”,袁若筠四下望望,满脸不以为然道:“圣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现在既不传道,又不授业,还不解惑,拜的什么师徒大礼?”。
仲逸简直无语。
看来,又得斗嘴了。
“那请问袁大小姐,我们这是去那儿?”。
“叫筠儿”。
“筠儿,我们现在去哪儿?”。
“让别人掏银子,还问的那么多干嘛?算了,又不想吃饭了”。
仲逸笑道:“那敢情好,我这就回府,阿姐已备好饭菜”。
“不吃饭,饮酒,本大小姐今晚想饮酒,你得陪着”。
袁若筠反问道:“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清晨、翰林院。
对仲逸来说,这里再熟悉不过。
数月以来在牢中,此刻,再次踏进这昔日办差之地,他竟有几分欣喜之意。
虽无六部盛名久远,亦无五军都督府那般权势,但对于仲逸来说,翰林院才是------最好的衙门。
是的,这个以文采、文笔、文人为主的衙门。只因处在京城、高墙大院门前,那块大大的牌匾,只因靠近皇权。
它,就是衙门。
而且,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衙门。
“仲兄,这边,这边”。
正朝自己那屋走去,却见费思应等几个同僚叫住他。
不用看,这些人都是昔日国子监的同窗,还有翰林院来往比较多的同僚。
“诸位,实在对不住,昨晚家里头管得紧,今日中午,咱们补上,地方你们挑,酒菜尽管点”。
仲逸知道,这些人中,有确实念及昔日同窗之谊的,但其中也不乏投其所好者。
毕竟,自己已是六品侍读了。
“这酒自是要喝的,不过,先说说眼前的事儿”。
费思应笑道:“你办差的地方不在那屋了,如今你已是六品侍读,掌院学士为你调换房屋,昨天就备好”。
嗨,倒把这事儿给忘了。
万不要小觑七品到六品的变化:官服要变,称呼要变,差事要变,好在朝廷有规制,七品住宅与六品相差不大。
否则,家里住的地方,都要变了。
众人正在说笑之际,仲逸见程默正朝这边走来,他便向众人告辞,跟了上去。
“仲大人,就是这间屋子,小的都已收拾好,现在就去泡茶”。
说完,程默缓缓退了出去。
仲逸四下打量一番:这间屋子,确实比之前的大了些,装修也更加别致,采光也好。
只是,有一点不变:依旧堆满各种各样的书籍。
“仲大人,之前的茶放久了些,这是小的昨日才上街买的,上好的红茶,就是量少点,小的囊中羞涩,才买了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