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出其不意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582 字 10个月前

“奇怪,朝廷何时有如此精悍的将士?”,又是这番疑惑,阿帖木尔急忙跨上战马。

才走几步,却见一道身影快速袭来,先是单人单骑,临近之时,却听战马一声长鸣,马背之上那个人影腾空而起,连连翻跃。

片刻间,却见一柄长枪迎面而来,直逼脸面。

“贼将,那里逃?”,循声望去,声音似乎是从那寒铁枪头而来。

“快,保护将军,保护将军”,鞑靼军士立刻围了上来。

……

“报,西门附近发现大量敌军,来势异常凶猛……”。

“报,南门附近又见大股敌军,所向披靡,我军死伤无数……”。

这一刻,鞑靼驻军大营一片慌乱,阿帖木尔慌忙调兵,赌住东门的攻势,谁知西门再次来袭,俺答又调兵遣将。

惊魂未定之际,却见南门叫喊声起……

鞑靼南下以来,一路所向披靡、连连过关,此次却被打的四零八乱、极其惨烈。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奇兵’也。

一阵厮杀声后,却听鞑靼守卫再次来报:“北门发现大股敌军,只见旌旗飞扬、战鼓如雷”。

“不好,北营是大汗所住之处,敌军定是奔着大汗而来”,俺答汗急忙下令:“各路人马立刻来北营增援”。

此令一出,鞑靼将士纷纷向北而去。

……

“千户大人,北门外是支疑兵,兄弟们也就是挥旗擂鼓、虚张声势而已,若敌军真的冲出来……,我们是否增援?”,朝廷一名百户立刻向宗武禀道。

“不用了,只要北门的弟兄们不杀进去,敌军绝不会冲出来。朝廷大军就驻守在不远处、京城的守卫也随时可来增援”。

宗武望着一片慌乱的敌营,心中激动之情难抑,脸上却依旧平静如水:“明日,终于可好好谈判一番了”。

傍晚时分,夜风乍起,城内与往常无异,城外却一阵战鼓声起,

平虏将军仇鸾命各路兵马再次与鞑靼开战,一场厮杀又在所难免了。

白日里,双方谈判无果,眼下,最解决问题且最有效的,也只有一条:用真刀实枪来决断吧。

说起来,仇鸾与鞑靼俺答并不算陌生:当初鞑靼南侵时,就曾围攻大同,当时仇鸾正是大同新任总兵,只是不知为何,后来鞑靼大军离开大同,移兵东去。

仇鸾深得皇帝朱厚熜信任,与朝中文武也有些来往,其中不乏交往甚密者,故此,能领到这个差事,也并无多少意外。

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仇鸾自从领了平虏将军的头衔后,也曾数次调兵遣将、展开阵势,只是败多胜少,并未扭转当初朝廷被动的局面。

在大多数人看来,此次交战,亦不会有意外的结局。

果不其然,一阵锣鼓声后,敌我双方兵马厮杀在一起,却并无多少看点。

皆是老套的排兵布阵,一如既往的作战手法:常规的布兵、常规的冲杀,常规的守卫,常规的反击。

此种战法,如同扳手腕子:那一方的兵力多?那一方的力气大?那一方的地势好?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何谈扭转局势?何谈转败为胜?何谈出其不意?

甚至于兵法权谋,在此处作战,都似乎有些多余了。

起初两军声势极为浩大,但几个回合下来,鞑靼俺答部渐渐占了上风,朝廷的兵马已现败退迹象。

刚刚参与过谈判交涉的阿帖木尔,此刻正将方才的不满通通发泄出来,若按照以往,仇鸾的兵马退去之后,他们便鸣金收兵。

“冲,继续冲上去,给老子冲啊”,阿帖木尔一反常态,竟命属下继续冲上去。

“将军,再往前追,前方就是京城城守卫,一侧还有朝廷大军的扎营之地,兄弟们人马有限,恐怕……”,一名千户急忙上前向阿帖木尔建议:适可而止。

“有何所惧?有何所惧啊?”,阿帖木尔一通训斥:“城门口怎么了?扎营之地又怎么了?若他们真有那本事,我们又如何能一直打到这里?”。

“将军,话是这么说,但朝廷若真正举全城而反击,恐我们不敌啊”,那名千户环视四周,而后上前向他附耳道:“若继续追上去,是要违背大汗帅令的,将军三思啊”。

“去去去,都滚回来……”,一说到俺答汗的命令,阿帖木尔也不敢再放肆了。

“走,喝酒去,老子今日心情极差,一会谁也不许耍赖”,阿帖木尔对几个随从又发了通脾气,而后便借酒消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