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按察司(上)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968 字 10个月前

谁知仲逸在来县衙之前已去过鄱家庄,不但知晓来龙去脉,还牵出村里的里长,更是找到繆小虎的家人。

而那县丞严元桥更自恃此案背后有比他厉害十倍、百倍之人,为免受皮肉之苦,竟将事情全盘托出。

连同知县在内,他们将所有的难题推向保定知府。

保定知府张文远:他或许是最倒霉之人,作为承上启下的知府,他既得到博野知县的请示,又参与到其中。县丞严元桥将自己作为严士蕃的本家说的头头是道,他这位知府便慢慢上了当。

原本以为一个普通的命案不会翻起什么大风浪,谁知繆小虎的兄长繆大虎从县衙一路闹到京城,这事儿,再也包不住了。

所谓孤注一掷,先是派出杀手去县衙灭口不成,又以银票拉拢,谁知仲逸等根本不吃这一套,最后痛下杀手,却不想引出个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来。

此刻的张文远肠子都悔青了:他拼死冲在前面,最后却将麻烦全部引在自己身上。

早知如此,完全可以将所有的一切,推到按察司就行了。

哎,谁让他一心想巴结严氏呢?

很明显,有石成这位锦衣卫千户的参与,身为按察使的陈福,不会再派人灭口,更不会以自己三品的身份来取笑仲逸无品阶。

那都是口舌之快。

知县想将此事定为繆小虎为凶手为止,知府希望到县衙为止。

不用说,身为按察使的陈福:自然希望此事到知府衙门为止。

而一旦不成,则只有自己将罪名担下来。

如此,此事也就到按察使为止。

刑部审核有责,随意找个顶罪之人,可是,背后的严士蕃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不管县丞严元桥如何说他与严氏的关系,不管有多少人相信此事,皆无法指正严士蕃就是背后之人。

必须层层查起,不能断了任何一个衙门。

“据本官所知,樊大人之前就是蠡县知县,后来到了刑部照磨所,做了八品照磨,短短数年时间,竟从八品升为六品”。

陈福见仲逸沉默不语,他竟向樊文予开口:“看来,樊大人果真有过人之处啊”。

樊文予心中暗暗一惊:“难道?这位按察使去刑部调查过自己升迁之事?”。

与此同时,仲逸也犯了嘀咕:“莫非?樊文予在升迁中有什么把柄,落到别人手中?”。

按察司,全名‘提刑按察司’,也称臬司衙门,掌管一省刑狱,亦有监察、巡查之责。主官为按察使,俗称臬台,正三品。

在一省所有衙门之中,若没有设巡抚,布政司与按察司便是最高衙门。另有军指挥使司主管军事,不能同一而论。

“前面就是按察司衙门,需不需通报一声?”,樊文予指着前面那处颇为气派的衙门说道。

仲逸微微转身,却笑而不语。

樊文予拍拍脑门,立刻回过神来,他心中自嘲道:“有石成这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大人,还有什么地方进不去的?”。

“哎呀,果真是二位大人,我说这一大早的喜鹊在房顶叫个不停呢?”,才到按察司衙门,一名四旬之余的男子立刻迎了上来:“诸位,快里边请”。

按察使名叫陈福,人不如其名,个子不高,长得清瘦,体态一点都不发福。若非一身官服,倒更像个老学究。

陈福,‘城府’?

樊文予一头雾水:初进知府衙门时,张文远一个四品知府却一直摆架子,如今到了按察司,三品按察使却如此平易近人。

此举,若非心中无鬼,那便是心机颇深,深不可测。

这种人,更难对付。

……

“臣有罪,治下博野县鄱家庄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真凶至今未缉拿,下属府县衙门办差多有不力,作为一方按察使,臣愧对圣上,亏待朝廷”。

回到县衙,退去闲杂人等,陈福竟主动跪拜接旨,并自省失察之罪。

与之前的博野知县、保定知府处事之风截然不同,不知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仲逸也一时摸不清底。

按照之前的习惯,此种情形:还是请樊文予先出面吧。

“旨意传完,陈大人请起”,樊文予微微一笑,示意众人坐下说话。

这位陈臬台极为随意,但毕竟是朝廷三品命官,樊文予掌管刑狱多年,心中再清楚不过:他们刑部的侍郎,也是三品。

尽管是朝廷所派,到了地方,自有优越感,但身为刑部的六品主事面对臬台,樊文予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陈大人,时间紧迫,我们就直接开门见山,如何?”,身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仲逸则没有那么多顾虑。

况且此次督办,以他为准,出面只是迟早的事儿。

“仲大人果真年轻有为、雷厉风行”。

陈福叹道:“哎,想必二位已从博野县、保定府调查的差不多了吧?你们是朝廷所派,专门督办此案,该怎么做,还是你们二位先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