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兵分两路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689 字 10个月前

祁允此刻早已恢复他那往日的神态,毕竟有这么多的属下在,总得要撑起这个门面来。

他心中暗暗盘算:当初在堂上观审时,繆小虎虽未说出关键所在,但从仲逸的语气来看,他似乎对此案颇为了解。

令祁允更为担心的是:自己只观审了前半场,而他被仲逸‘请’出大堂后,繆小虎到底说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早就打量过仲逸身边之人,祁允那双眼珠已将这里人全部扫了一遍:除靳睿外,在仲逸与樊文予身边侍候的随从皆没了踪影。

“哦,对了,方才有人来报,县衙的大牢去了一个,专门看管繆小虎”。

祁允心中暗暗笑道:“他这个七品知县,反倒被困在自己的衙门里,真是天大的笑话”。

所谓强龙难敌地头蛇,没有人会将自己的脖子伸过去,等你着别人去砍。

……

蠡县,县衙,闲来无事的沈尘正准备找人去喝酒,却见一名陌生男子来找他,同时,递来一封书信。

“原来是仲老弟,还有樊大人……”,看过信件后,沈尘急忙唤来罗勇等心腹差役。

只是,若要调动人马,须要知县大人点头才行。

对此,沈尘颇为自信:如今的蠡县知县为前任知县李序南举荐,而李序南与樊文予、仲逸的交情匪浅,想必也不会阻拦。

“既是仲大人与樊大人的意思,我们自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他们二人受朝廷指派,有临时处置之权,我们也算是奉命行事”,蠡县知县果真满口答应。

其实,沈尘那里知道,早在仲逸与樊文予离京之时,李序南就曾来信:在朝廷与律法允许范围内,若他们二人有事,定要全力相助。

“是,属下这就去办”。

沈尘心里那叫一个‘爽’啊。

“兄弟们,樊大人、仲大人,如今领了朝廷的差事,就在蠡县地界几十里处,我们是不是要帮他们一把?”,说着,沈尘已上了马匹。

“那还要说?二位大人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干吧……”,罗勇等立刻应道。

与此同时,石成已来到鄱家庄,正朝里长家而去……

“仲大人,是否将那个贾书吏立刻缉拿?”,繆小虎被带走后,靳睿立刻上前请示。

“不,还不到时候,博野县衙嫌疑之人不止这个贾姓书吏一人,为免打草惊蛇,我们先:内紧外松”。

仲逸向靳睿与石成二人叮嘱道:“除你们二人分别跟随本官与樊大人外。剩下四名随从中:已有一人看管牢中的繆小虎。另外二人,还在城外看着繆连等四名证人”。

“那还剩一个兄弟呢?仲大人是否另有差遣?”,靳睿立刻听出其中之意。

“对,你让他去蠡县送封信”,言语间,仲逸已将书信写好:“你告诉他,去蠡县县衙找一个叫沈尘的人,他是蠡县的捕头”。

“记住,要快,该怎么办,信中已写明”,仲逸望望窗外,时间还来得及。

以沈尘在蠡县多年的人脉,要找出繆小虎的那家亲戚,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好的,我马上去办”,说完,靳睿拿着书信立刻走出门外。

“仲大人,我们的人手不够用啊”,刚刚做完记录的石成说道。

“不妨,本官已向蠡县县衙借调十名差役,明日就到”,仲逸对此早有安排。

“如我所料不错,大人是想派人去趟鄱家庄,找那个里长?”,石成似乎对刑狱之事并不陌生。

此刻,他向仲逸主动请缨:“仲大人,我愿前往鄱家庄,亲自调查此事,此刻就动身”。

仲逸与樊文予既已在县衙露面,若他们二人突然离开,必会引起非议,而里长家那所谓的亲戚与本案干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错。

派一般随从前去,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而在这六名随从中,除靳睿外,最为精明之人莫过于石成。

“石大哥,你若能去,自是最好不过了,只是我们人手有限,而蠡县借调的差役,起码要明日才能到此”,仲逸郑重其事道:“本官再无法为你派人同去了”。

“仲大人言重了,区区山野小民,何须再派人?我一人前去即可”,石头成不以为然道。

“此去,你务必要核实:里长家在县衙的亲戚都有谁?事发当日,去了鄱家庄的又是谁?”。

“仲大人,此事派石成兄弟去,保证万无一失”,二人言语间,却见靳睿走了进来。

“好,既然如此,你立刻动身,稍后本官与樊大人会将县衙主要官吏集中在一起,随意说些案情、训训话而已,但不绝不会提及方才繆小虎所言,为的就是麻痹他们,也可为你们拖延时间”。

仲逸对靳睿说道:“靳大哥,你是他们几人的头儿,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故此,你不能离开县衙,留在我与樊大人的身边即可”。

“是,仲大人”,靳睿与石成各自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