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砡’字何解?

大明略 南宫草堂 3219 字 10个月前

“这是莺儿闲暇之余所绣绘,若大人不嫌弃”,说着莺儿取出一块丝巾,只见上面绣着“前程似锦”四个字。

“方才还说你懂了,这是作甚?你家小姐的脾气的,你是知道的”,仲逸脸上立刻不悦起来。

莺儿笑道:“这些,我家小姐都知道,我一个丫鬟,你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怎么可能呢?既然不可能,又有何惧?”。

“好,东西赠与你,收不收是你仲大人的事儿”,莺儿望望门外,唯恐时间不多了:“礼尚往来,仲大人是不是送莺儿点什么才好?”。

“改日,改日一定有礼相赠,今日走的匆忙……”。

“无须改日,今日就行,仲大人文采了得,想必书法也非比寻常,能否送莺儿一个字?”。

看来,今日是躲不过去了。

“何字?说来听听”,说着,仲逸便来到桌前,桌上文房四宝齐全,随时可下笔。

一个“砡”字,渐渐褪去羞涩,话已至此,莺儿也不遮掩:“左边一个石字,右边一个玉字”。

……

“仲大人,老爷、小姐有请”,片刻之后,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

管家有请,就是袁炜有请。仲逸急忙放下手中之笔向门外走去。

他知道袁炜叫自己过去准没好事:袁若筠与岱公子的事黄了,他这个中间劝说之人自然落不了好。

书房中,莺儿并没有跟着仲逸出去,她小心翼翼将仲逸才写好的那个‘砡’字拿在手中,用嘴轻轻吹着还未干固的墨迹,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她向仲逸用这个‘砡’字绝非随意而为:

玉,价值连城、属名贵之类,更有‘国之大器’之称。石,地壳矿物硬块,山河、乡野、道边随处可见,虽有罕见之名石,但大多依属凡类。

莺儿用心之深,在她看来:仲逸这个翰林院的庶吉士为‘玉’,她这个袁府的丫鬟则为‘石’。

玉与石组合成一个‘砡’字,左右相依。所谓玉石、玉石:玉与石本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女人心、海底针……

“什么?现在进宫,发生什么事了?”,仲逸才见到袁炜,没想到却被告知:朝廷差人来报,马上进宫议事。

“逸儿,你也一同前往,还当自己是当铺的少东家?”,袁炜已收拾完毕,他叮嘱仲逸:“如今你在翰林院做事,但凡朝廷有事,要为自己争取机会”。

“多谢大人教诲”,朝中大事虽如今还轮不到自己身上,但仲逸此时正好借机离开袁府,也算是落得个清静。

仲逸转而又一想:袁炜今日原本不打算进宫,此刻朝廷差人专门来请。

莫非?朝中真的发生什么大事……

“仲大人,你简直神了,才听岱公子说完,立刻就能妙笔生花,简直是出口成章啊”,莺儿偷偷瞄一眼仲逸,心中怦怦直跳,对眼前之人,她简直崇拜的五体投地。

“你也不错啊,我刚刚写好,你都能恰到好处的接过去,巧妙递到你家小姐手中”,仲逸对这个莺儿也并不陌生。

与袁若筠初次见面商议开当铺时,莺儿就在场,后来她也去过两次若一当铺,她与袁若筠的关系十分亲密,甚至私下里姐妹相称。

若非如此,今日他们二人联合对付岱公子之事,袁若筠是不会让莺儿参与的。

三人正在说笑间,袁若筠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方才作诗作对之事,岱公子绝不会说于我爹爹,只是你在背后相助之事,我们也绝不能让爹爹知晓”。

“你既不与爹爹在一起,又不能与筠儿在一块,得要找个合理的去处才行”,袁若筠知道:“爹爹请仲逸来是为防止临时有变,若是让他老人家知道:这位仲大人是帮着自己对付岱公子,那还不得要骂她三天三夜?”。

“这可怎么办呢?仲大人不会被老爷责罚吧?”,虽是丫鬟,莺儿也知道:仲大人虽在翰林院,但比起袁大人来,那差的太远了。

莺儿脸上立刻不安起来:‘怎么办呢?急死人了……’。

“有了,”盯着仲逸与莺儿端详一番,袁若筠突然笑道:“既然莺儿妹妹如此关心仲大人,你就到她那里去”。

“小姐什么意思?什么叫到我那里去?……”,莺儿的脸上又要绯红一片了。

“去本小姐的书房,就说你想请仲大人教你读书写字,从岱公子进府至今,你们一直在一起。岱公子要见的人是我,爹爹不会在意莺儿的”。

莺儿与袁若筠关系亲密,她平日确实喜好诗书,仲逸的文采人人皆知,这个理由倒也能说的过去。

袁若筠笑道:“如此既能为仲大人找个合适的理由,也能了却莺儿一桩心愿”。

“了却莺儿的心愿?”,仲逸不解道:‘袁大小姐,你今日怎么老是怪语连连?’。

“某些人啊,对咱们的这位仲大人倾慕不已,还说只要偶尔看一眼就满足,这下,你可多看几眼了”,袁若筠打趣道。

“小姐……,你好坏,不理你了”,说完之后,莺儿便红着脸向书房跑去。

仲逸也准备转身离去,否则一会袁炜过来,方才之事就露馅了。

“师父,今日之事,谢谢你了”,就在仲逸转身之际,却听袁若筠说了这么一句话。

许久以来,这是仲逸听过袁若筠最为认真的一句话。

……

书房。

来袁府多年,莺儿也算沾了富贵人家的余福,吃喝穿戴自然要比普通人家好,举手投足间,绝非小家子气。

她的个头比袁若筠矮了些许,但体态却丰腴许多,加上俊俏的模样,确实讨人喜欢。

来往袁府多次,仲逸从未想过这丫头有这个心思。

起初,他也以为只是袁若筠玩笑一句,可看看眼前那红通通的脸颊,再想起之前每次看到莺儿低头不语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