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一 七宗罪之…暴怒(上)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思想的发展,愤怒渐渐变成了负面的象征,一种只带有贬义的词汇。

可事实…真是如此么?

不!绝不是如此!

因为,愤怒永远都是一个中性词,它既带有好的一面,也会带有不好的一面。

古有唐雎敢言‘匹夫一怒,血溅五步’,随后就有了荆轲刺秦皇,继而是陈胜、吴广引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如果我们心中没有愤怒,又如何去抵御暴政强权呢?如果我们血液中没有血性,又如何去反抗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苦难呢?

所以,愤怒同样有好的一面,只是它被统治者们所不容,因为当被奴役的人们拥有愤怒后,就会反抗他们的统治。

所以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说百家不好,只不过儒家是以统治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它会帮助统治者去奴役劳苦大众。

因此当独尊儒术后,就出现了‘仁义礼智信’,它是伦理道德的前身,这也是它压抑与引导我们心中愤怒的最开端。

所以相较而言,其实道家更具包容性,因为它并不是为统治者而服务。

道家传承数千年而不绝,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可是数千年来,道家思想从没有被统治者重用过,原因呢?无为而治么?

是的,就是无为而治!

然而…所谓的无为而治,却不是对劳苦大众而言,因为道家从来不会去劝诫劳苦大众,劝诫劳苦大众什么都不要做。

因为……

因为道家劝诫的对象,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啊!劝诫他们放弃心中的欲望,做一些统治者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在老子写出《道德经》的那一刻,道家便注定不会被统治者所喜。

无他,唯欲望尔。

其实,在历史中也不难发现种种倪端,因为华夏的历史可以在唐朝这点,划分为两个部分,同时…唐朝也是华夏的衰败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