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送来这么多田产啊?”范母不解的问道。
“因为把田产归到我的名下可以不用交税啊!”唐宁淡淡的解释道。
按照明朝时期的制度(其实清初也是如此),举人可以免除门下几十人的税赋和徭役,如果你是一个富农,给朝廷要交1分税,冬天还要去修河堤,现在挂到举人老爷名下为奴,商量商量,给举人老爷每年交5厘,税少了,还不用去上工,这特权是实打实的经济收益啊。
而秀才只能免2人的税役,秀才到举人,在经济上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只需要这个特权,就可以彻底脱离劳动生产,成为统治阶级。
事实证明,唐宁说的一点都没错,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没过几天,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不过这个时候唐宁却想起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这件事如果不妥善解决,那自己“考上进士”这一主线任务最少就得拖上三年之久。
ps:明清时期的举人在当地那就是土霸王一般的存在,这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孔乙己》里的丁举人和《阿q正传》里的白举人。
看着张乡绅送过来的五十两银子唐宁是真的心动,因为现在他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而他又不方便把现实里的钱拿出来,所以这五十两银子真的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表面上还是得客气的推脱:“老先生您这、晚生万万不敢收!”
张乡绅把脸一板:“你我年谊世好,就如同至亲骨肉一般,你这样子那就是见外了!”
反复推辞几次之后,唐宁这才将钱收下,作揖道谢,又聊了一会儿,这才将张乡绅礼送出去。
看着这位又送银子又送宅子的张乡绅张静斋的背影,唐宁不由得是大为感慨,怪不得这么多读书人都拼了命的去参加科举呢,怪不得范进都考到了五十多岁还在坚持考试,因为只要你考上那就真真正正的是鲤鱼跳龙门、咸鱼大翻身啊!
来之前唐宁在网上搜索范进中举的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些网友不理解,为什么范进一中举张乡绅就迫不及待的跑来攀交情还送银子送宅子,这范进不就是考中了个举人么,又没当什么官,犯得上这么巴结他么?
这么问的朋友是不明白“举人”这个身份的含金量,首先只有考上了举人,你才能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进京考进士,而一旦考上进士,哪怕是最后一名,外放之后那就是正牌子县令,换到现在就是县高官,然后只要你不犯大错都不用有什么功绩,最后都能熬上市高官。
而如果你觉得自己考不上进士,放弃进考机会直接参与选官,那么就可以在县里实权部门做个佐贰官,运气好、会交际的话,工作几年捞个县令也不是没可能。而且那时候政府权利不是现在政府可比,真正是生杀予夺在乎一心,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范进中举后张静斋的拜会就约等于一个县城里忽然一个破落户确定至少要当上副县长了,讨好一个这种级别的官员,那送几套房子一点银子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而且你要是真等到人家考上进士之后再送的话,那这点钱这点东西可就拿不出手了,另外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的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