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惺惺相惜

主神调查员 小仲牛 2661 字 10个月前

还没等书中仙欣赏完这一卷传世名作,罗又铺开宣纸,在纸上写起了字,写的是半句古诗“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

这半句诗取自米芾行书《蜀素帖·送王涣之彦舟》中的一句,临摹的正是米芾随意自如,清劲飞动行书字体,与真迹别无二致。

写完这一段,笔锋一转,罗锋又写下“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这一句诗临摹自草圣怀素和尚的《自叙帖》,风格圆润、笔迹细劲,笔法灵动,变化多端,与《蜀素帖》有着极大区别。

罗锋挑着华夏从古到今的书法名家,每人各临了一两句,一张几尺见方的雪白宣纸上,一眼可望尽华夏书法史。

写罢,运足内力,掌风夹杂着温热金光扫过,墨迹未干的画作和书帖尽皆干透,罗锋捧起起两份抄袭来的杰作,笑眯眯递给书中仙,道:“檀越,贫僧游戏之作,如不嫌弃便赠给您当个见面礼吧。”

书中仙用颤抖的双手接下两幅作品,仿佛接的不是两张轻飘飘的宣纸,而是重逾千钧的金玉至宝,瞪大了昏花老眼,一边摩挲纸面,口中一边赞叹不休。

“老夫愚钝啊,竟斗胆与大师争雄,大师真乃不世奇才,果然出家人不打妄语,诸子百家的学问,还真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罗锋谦虚地摆摆手道:“过誉了,贫僧也就是略懂,略懂而已……”

在书中仙面前一展抄袭才华,本来是为了勾搭这个老妖精给他当顾问,却未曾想在他较艺时一直像小侍女般站在身后的两位妙龄女徒弟不知不觉地中了招。

卓玛自不必说,来自雪域高原的异族少女想来倾慕华夏源远流长的广博文化,看到上师能者无所不能,两只眼睛都快要像探照灯一样发光了,舔着嘴唇直勾勾地看着那宽厚的背影,不知在盘算什么。

姜婉儿还是面无表情,但眼神中隐隐有些异样,古井无波的内心荡起涟漪,她不能理解自己到底怎么了,但却对罗锋的作品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好奇心,很想要学会,希望自己也能创作出如此给人审美享受的佳作。

她或许因七魄缺失而没有感情,但对美丽事物的欣赏本能,却藏在基因的最深处,但只要是携带华夏基因之人,都会被传承自上古诸子的学问艺术折服,由衷地心向往之。

龙的传人,更多的是了文化和意识形态,根源在于灵魂,而非七魄。

天魔琴与其说是一件乐器,不如说是能释放特殊音波共鸣的武器,罗锋虽说弹奏的是《笑傲江湖》,并非扰乱心智《天魔八音》,但也将乐曲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音乐传递到了每一名武者的内心深处。

这首乐曲最适合调适历经过血雨腥风,对江湖恩怨感到疲惫的老牌豪侠,使他们产生疏离之心,不再觉得风雨江湖路有么多大的吸引力,产生藏剑归隐的念头。

扯着破落嗓子吼出来的歌,听起来也许不那么悦耳,但同样也加持了强大的心灵之力,就像念诵佛门梵咒般,向人心灵中灌输“不如归去”的念头。

当然,能接受这番直指心灵的劝告,也需要听众本身心中执念不深,贪欲、权欲、杀欲过重之人,哪怕当面听佛祖讲经也未必能放下,遑论听一曲罗锋现场版的加料嗨歌呢?

这些执念过重之人,罗锋也就听之任之了,劝你离开你不走,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心甘情愿去送死投胎,也就怨不得罗锋心黑手狠了。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心中放不下的欲念枉死于罗锋谋划,补了天道大劫乃是天经地义,不听劝的群豪就好像被喊了“道友请留步”便真的留步去管闲事的截教众仙一样,兵解上榜应劫那是活该,怨不得别人。

事后罗禅师定会好好念经超度,好让他们投胎顺利,托生为人,下辈子都不必做牛做马来感激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仁至义尽,尽显罗高僧慈悲之心。

如此一来,罗锋就能不沾害死群雄的因果,不怕天道事后算账。

一曲奏完,歌声渐息,余音绕梁,余韵悠扬,书中仙听得如醉如痴,忍不住手拍膝盖打起了节拍,待到罗锋收起了天魔琴,才从沉醉中醒来。

“和尚,不,大师……回想起来,大师莫不是在用较艺比斗的方式度化老夫?”

老妖精语气唏嘘,缓声道:“老夫在这塔中困了几百年,唯有读书解闷,聊以慰藉,但心境却因境遇而困顿浮躁,今日听得大师的琴曲,心中块垒都消去不少啊。”

罗锋心说你这只是宅太久,孤独寂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今看到我这个和尚都感觉眉清目秀了吧。

换位思考一下,这位书中仙也真是几百年没遇到同道中人了,作为关押妖魔监狱里文艺老妖,身边不是姜婉儿这样的电波女,就是天鬼皇这样蠢萌汉,正常人早憋出抑郁症了。

遇到罗锋这样多才多艺的鲜卤蛋,再文斗切磋几轮,发现对方才惊艳艳,自然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