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谈继续谈下去,双方也逐渐明白相互之间的底线,开始进入一些实质的内容,明国这边也逐渐松口,对海禁并不咬得太死。
只是,李应元在有些事情上咬得很紧,就是必须要英吉利人释放以前被俘的定海水师官兵和衙门衙役等,包括原来的知县老爷,否则这商贸的事情就绝不可能开始。
安德鲁等人几次旁敲侧击试探,但看到李应元非常坚决之后,也只得开始考虑李应元的提议。
定海的水师和官兵原先也有五六百人,当初英吉利人占领定海时,这些官兵除了当场死亡的那些,大部分都被抓起来,当做俘虏对待。
对这些官兵,英吉利人可不像对衙役捕快们那么好说话,集中关押起来,做修筑港口等最繁重的劳役,提供的食物又很不好,使得他们活得非常艰辛。
李应元当初在定海的时候对此就深有体会,想着救助他们,此时就坚决要求英吉利人释放这些被俘的官兵,不得虐待。
安德鲁原先对这些俘虏也不怎么看重,明国把自己的官兵接收回去也是应有之事,但就是想着利用这些俘虏,榨取点好处。
最后,李应元和安德鲁商定,英吉利将释放部分官兵回到杭州,作为回报,明国也将松一下海禁,允许商人到定海贩卖少量的粮食和丝绸、瓷器和茶叶。
这也算是谈判的阶段性成果,不管是英吉利军队的高层,还是裕谦等高官,等觉得这个结果可以接受。
明朝官员觉得以释放被俘官兵为借口,允许一定程度的贸易,说起来会好听一些,至于英吉利人,只要能打开商贸,怎么做都无所谓。
“这下好了,我们这些日子天天磨嘴皮子,总算有了进展,以后在这大明也算有了根基了。”双方达成这项协议的当日,李应元不由弹冠相庆,高兴地对谢迅说道。
“这不过是两国谈判中极微小的一部分,师弟怎么会这么高兴呢?而且,这跟根基又有什么关系呢?”谢迅却有些看不明白,问道。
“师兄却是有所不知。这以后的谈判还长着呢,以后能谈到什么程度,谁都不知道。
但对我们来说,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就是这个官兵释放协议,后面的那些商谈反而不如这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