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外地来的依附者们,投奔英吉利人的时间长,又多会点英吉利语,跟本地人又没有瓜葛,受到英吉利人信任,把持着很多重要且有油水的职位。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斗争,陈捕头为首的本地依附者们包括那些后面加入的光棍派,虽然他们自己之间也有很多内斗,但对海归派这种吃独食的行为都是最看不惯的,觉得对方挡了自己的路,拿走了一些本来属于自己的好处。
本地人排斥外乡人本来就是大明的传统,定海本地的依附者们又人多势众,在本地人脉深厚,占尽了地利和人和。
只是,他们知道自己不怎么受英吉利人信任,平时就不敢过分表现出来,就差一个特别受英吉利人信任的人给他们带个头。
而李应元这次事件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这事情表面上看是李应元和刘三多的私人争斗,却在陈捕头为首的几个本地首脑的操作下,变成了李应元和所有海归派的斗争,想借此看看英吉利人的反应。
李应元却知道,英吉利人是不会出面干涉这种事情的。英吉利人刚来的时候信重海归派是因为刚来不久,对本地人缺乏信任;在这里过了几个月后,就开始对自己在定海的统治自信起来,觉得能压住场面。
这种情况下,人数比海归派多得多的本地人势力自然会成为英吉利人拉拢和利用的对象。
就算不提这些,拉拢一派打压一派,不让任何势力做大,也是统治者惯用的手段,来自泰西之地的英吉利人对这种手段也运用得很纯熟。
就这样,李应元因为被人认为与谢普德关系好,又受到安德鲁少校等军官的赏识,就被定海本地势力抬出来做门面。
不过,他们心里肯定是打着如果英吉利人责怪,就把李应元推出去领责罚的算盘的。
陈捕头很痛快地答应调查刘三多的时候,双方之间就算是形成了一种默契,一起对付海归派。
李应元对此表面不说话,却是乐见其成的。
李应元隐隐约约知道当初谢迅闯入县衙是有些居心叵测的,就算谢迅那边没什么问题,英吉利人事后加紧追查,怀疑自己人里面有跟谢迅联络的人,那也是应有之义。
所以,李应元必须想办法洗脱自己嫌疑,不让人怀疑到自己身上。
然而,做到这一点看似简单,又很麻烦,以安德鲁少校的性格,不管有没有证据,先从自己开始排查却是最有可能的。
虽然自己觉得没有什么证据流落在外头,但谁知道哪里会出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