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陈大捕头当初偷藏金条让人发现狠揍一顿,导致到现在都有些鼻青脸肿,李应元甚至可能会觉得这位大捕头面目可亲。
没过几天,就到处有人开始吃请,请喝酒,请看戏,请去青楼,李应元发现自己变成香饽饽了,各家大户都向他伸出橄榄枝,甚至有给他做媒,介绍媳妇的。
“英吉利人跟前的大红人,”随便来个人,都用这种头衔称呼他,似乎跟李应元见个面,吃顿饭,是他们的无上荣耀。
甚至陈长生都被人捧上天了,本来陈家在定海认识的人多,亲朋故旧很多,需要他经常跟着陈捕头去应酬。要不是陈长生年纪还小,恐怕青楼花酒都不会断的。不少学徒都飘飘然起来,无心工作和学习。
李应元冷眼旁观,却觉得现在的情况很不正常。英吉利人对纪律看得很重,尤其对学徒们期许不少,怎么会放任自己辛苦培养的学徒懈怠下来呢?这太不正常了。
谢普德大夫恢复了好多,但还没法下地,李应元过去探望,他却只是嘱咐李应元不要空耗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于是,李应元天天待在县衙里,尽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读书和学习。
过了几天,武藏府那边的钱财都分类完毕,该入库的入库,该整理的整理。李应元却说动两名英吉利医生,要求去后勤部把从武藏府取得的丹药都带回医疗部来。
两名英吉利医生对此兴致缺缺,认为有大英帝国的药物就够了,不需要再拿来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药品,但在李应元一再坚持下,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便写个条子让他到后勤部领药。
到后勤部,磨了半天嘴皮子,负责后勤的胡格上尉才同意把那些药丸移交给医疗部,这还是看在李应元坚持说这些药没准就能救人一命的份上。
把药拿回来之后,英吉利大夫们过来随便看了一下,大手一挥,就让李应元看着办。
李应元知道,要不是自己一向坚持中药的重要性,这些英吉利大夫很可能会把这些药丸全部都扔掉。
于是,李应元随便找个没人角落的药品架,把这些装药的瓷瓶和盒子之类的一一放上去。
之后,等到没人的时候,李应元便找到贴着“百草精元丹”的玉盒,打开一看,一百七八十粒药丸完好无损。
从中拿出四十粒药丸,找个不起眼的袋子装上,李应元不由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