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元倒是很想用实际案例治好几个谢普德治不了的病人,让谢普德明白大明医学的优越之处,偏偏谢普德的医术其实远胜李应元,这种机会几乎就碰不到。
考虑到医疗部门人手不足,安德鲁少校特别命令定海岛上的各家医馆都派出郎中或学徒,帮助医疗部门的工作,给谢普德大夫打下手。在安德鲁少校的淫威下,这些医馆只得屈服。
谢普德大笔一挥,便让李应元负责对这些人的管理。李应元本身是并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的,但此时形势比人强,也知道不是自己能推辞的事情。
这些被强迫招募的医馆人员当中,很有不少是原本在定海就有很大名声的名医们,随便拿出一个就能把海大贵甩出几条街去。现在却归海大贵名不见经传的徒弟管理,也不知其心理阴影有多大。
陈长生私底下跟李应元说,因为刚来的时候这些大夫都躲起来,不愿意给英吉利人治病,所以安德鲁少校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羞辱他们。
隔壁二人组中的郑三官却说,不管哪行哪业,新人到新东家手下工作,本来就该从最低的级别慢慢做起,倒是李应元算是被火箭提拔的,或许有千金市马骨的意思。
这两个人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李应元这样认为。于是,他突然发现自己成为在英吉利人手下工作的大明人中的实权人物,陈捕头几次见到他,也是极力巴结。
有一天,李应元回思一下,突然发现岛上为英吉利人工作的大明人士已经很不少了,至少有两三百人。
像郑三官和刘香这样,从南洋开始就给英吉利人做事,此时又跟着英吉利海军北上的大明人士至少有二三十人,普遍对英吉利人观感良好,而且大多精通多门泰西语言,非常受英吉利人的器重和信任。
这些人要么给英吉利人做通译,要么在一些关键部门做实际工作,平时也帮着英吉利人管理新投靠的各色大名人等,算是实权人士。
这些人被称为海归派,其中有不少位高权重,跟英吉利人的军官和士兵们关系不错的。
此外,像陈捕头那样原来为官府效力,县衙被英吉利人占领后改为向英吉利人投效的捕快衙役也挺不少,平时为英吉利人治理街面,保持市面平安。自然地,这些人就被称作衙门派。
不过,据李应元观察,英吉利人对这些人并不怎么信任,比如陈捕头就还不如自己儿子陈长生受到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