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郡出兵选择的时机恰恰在春耕之时,一旦吕布大举兴兵恐怕今年的秋收就成了问题,明年将处于无粮兴兵的尴尬局面。
若是吕布不大举兴兵,那么六郡来犯兵马足够牵扯住他麾下的大军,大军用度可不是少数,到时候春耕过后,等到吕布在召集大军时粮草恐怕也只够打这一仗了。
到时袁绍暗中谋划的冀州烽火连天之下,他只能干瞪眼麾下有兵却无足够支撑起一场大战的粮草。
好一个袁绍袁本初,手段端是狠辣异常!可以说在历史上政治手段袁本初丝毫不逊于有奸雄之称的曹操。
随着并州混乱的开始,临近的冀州也开始发生了兵乱,同时天下各地仿佛是受到了诱惑般,烽火开始点燃,江东之地更是烽火漫天。
淮南的袁术麾下大将纪灵率兵马五万,荆州的刘表更是令麾下大将蔡瑁等诸将兴兵七万,江东之地的孙坚则兴兵三万,三方诸侯齐齐对着刘辩发动了毁灭性的进攻。
整整十五万的大军讨伐江东刘辩,以假冒弘农王扰乱朝纲为由,而刘辩也不甘示弱,麾下大军七万开始迎敌。
可以说大汉混乱的格局下,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江东一地,毕竟超过二十万大军的大战在历史上也是能数的过来的,反而并州、冀州之间的动荡却有些小家子气了。
同时幽州的公孙瓒与袁绍暗谋发兵,南袭冀州。韩馥率军迎战一战败退,慌了手脚。
此时袁绍的说客高干、荀谌不失时机地到了邺城。高干是袁绍外甥,荀谌与韩馥的关系不错。他们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车骑也领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我们私下都很为将军担忧。”
韩馥一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急切地问:“既然如此,那该如何是好?”
荀谌不正面回答,反问道:“依将军判断,在对人宽厚仁爱方面,您比袁绍怎样?”韩馥说:“我不如。”
“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您比袁氏怎么样?”韩馥又说:“我不如。”“那么,在累世广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处方面,您比袁氏又当如何呢?”韩馥摇摇头:“还是不如。”
连提了几个问题后,荀谌这才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氏是一时的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袁氏是将军的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之计,不如把冀州让给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后,他一定会厚待将军。公孙瓒也就不能和他抗争。那时,将军不但能获得让贤的美名,而且您还会比泰山更加安稳。希望将军不必疑惑!”
韩馥生性怯懦,缺少主见,听荀谌这么一说,竟然诡异的同意了,要说他当真甘心吗,这是不可能的。
可在四世三公的名望下,他治下的世家麾下的文武此时转眼间,韩馥才傻眼的发现,原来已经有一半以上投靠了袁绍,剩下的一半只不过是没有表态罢了。
而忠与他的能有几人乎,一时间韩馥心中充满了愤恨与颓废,他本就是袁氏故吏,可以说能坐镇冀州也是依靠了袁氏的声望,此时他发现时已经晚了。
虽然麾下文武也有几人一脸的不服气,愿意忠心韩馥,可他自己已经失去了进取的雄心,麾下文武的心已经散了。
公元191年,因幽州公孙瓒攻打冀州,韩馥一战败之,随后因麾下文武劝谏,最后亲派自己的儿子将冀州牧的官印送与了袁绍。
自此袁绍终于实现了他的报复,代领冀州牧,一时间冀州文武投效,冀州的府库更是钱粮丰厚,一时间在天下崭露头角。
在原本历史上韩馥准备投降袁绍之时,麾下就有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劝谏说道,冀州虽偏,但麾下兵马百万府库粮草足以维持十年。
虽然其中有些夸大之词,但也证明冀州的家底丰厚殷实,也不愿袁绍处心积虑要谋划得到冀州。
袁绍代领冀州牧后送给韩馥一个奋威将军的空头衔,既无将佐,也无兵众,一时间韩馥当真体会到了人生百态。
随后袁绍代领冀州牧后,率军攻打冀州的公孙瓒才焕然醒悟,一脸的愤怒之色,这袁绍完全是把他当傻子耍。
他出力不讨好,还得了个坏名声,而袁绍却兵不血刃的得到了冀州,一时间心中愤恨的公孙瓒派人去找袁绍兑换二人只见的诺言。
政治是黑暗肮脏的,袁绍岂能如公孙瓒愿,当即发兵十万余征讨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