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潇湘夜雨悲白发(下)

南宋弱女子 川页居士 2503 字 10个月前

她们依偎到一起,还未定下神来,又忽闻铁门外传来阵阵吵嚷声。

先是一名男子求饶之声:“各位大王!求求你们放过我娘子罢!”

跟着是几名汉子的哄笑声:“这里没有你娘子,只有烂婊子!”

“真他娘的晦气,打半道就劫来这么一个穷书生,狠狠干这婊子出口恶气!”

紧接着便是一名女子的惨呼声:“官人!……救救我!官人!……呜,不要……”

“哈哈,小骚货,今天这些爷台全是你的官人,你在叫哪一个!?”

随即那女子口中惨呼便转变为阵阵呻吟:“啊……啊……呜……”

苏杨儿、小玲二女听到这些声音,立即吓的浑身发抖,苏杨儿又哪能不知道这些汉子在做甚么,一时心下骇然:“这些王八蛋!在当着别人的面玩人老婆!苏阳,你特么要被了!”

伴随着铁门外女子的惨叫呻吟,又听到“哗啦啦”的响声,周围的温度跟着骤降,苏杨儿心道:“像是雨声……下雨了,完了,完了,陆靖元这会儿也不知到哪了。”

“王伯……那手帕你到底是从哪儿弄来的……他们明天不会把你也给杀了罢?”

“都是我不好……我如果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子……”

“苏阳啊苏阳,你特么真是个惹祸精!”

“陆靖元……我错了,我真该听你的,你可一定要回来啊!”

一时间,苏杨儿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沁润了眼前的黑布,只觉得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外面那伙正在强奸人妻的歹徒,说不得便会冲进来,将她和小玲一并淫辱了。

原来小玲因见苏杨儿受辱,又见那老妪哭的伤心,才跟着哭出声来。想这世间之人也是极奇怪的,感情从不相通,情绪却会蔓延。老妪心中的烦恼痛苦,自不是三言两语便能发泄出来的。小玲停了哭声,瞧着她道:“婆婆,我不敢哭啦。”

那老妪面如死灰,问道:“人家哭,你也哭,你叫甚么名字?”

小玲应道:“回婆婆的话,婢子名叫小玲。”

那老妪瞧着小玲,又望着苏杨儿,过了半晌,脸色方见缓和,叹道:“罢了,罢了!”说着眼中又有两行清泪流出,昏昏沉沉的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轻轻吟道:“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苏杨儿听她念了这首小诗,心中一凛,暗道:“是王伯帕上那首诗。”

她知道这首小诗是杜甫所著,是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此刻小屋内昏暗阴沉,唯有桌上油灯时明时灭,可不就应了“万事随转烛”那句,再看这老妪在灯下失魂落魄,满面悲怆,又应了“合昏尚知时”、“那闻旧人哭”两句。

心想:“她果然是个弃妇,看来真的是我那死鬼老爹连累了我。”

小玲没有读过书,自不懂这首诗的含义,只觉得由老妪读来,甚是凄楚悲凉,目光不禁看向她那满头花白头发,暗道:“这婆婆方才那样凶恶,眼下却又这样可怜……”

苏杨儿跪了片刻,腿脚发麻,灯光下见那老妪依旧在自顾自怜,脸色憔悴,口中翻来覆去就是中阙那么几句。好似这几句话就是专门为她写的一样,久之听烦了,忍不住将诗的下半阙给念了出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那老妪吃了一惊,抬起头来,向苏杨儿望了一眼,脸上惊讶的神色随即消去,又见怒容,道:“你也知道这首诗,你一个女娃娃又懂得甚么,不许你念!”

苏杨儿不敢接口,只怕自己说错一言半语,又惹她不快。

那老妪白了她一眼,道:“你既然知道这首诗,便该知这天下男子大多负心薄辛,喜新厌旧,你便不怕你丈夫贪生怕死,明日不来救你?”

苏杨儿听她语气甚是怪异,不禁心想:“陆靖元那小子早就魔障了,不要命也想上我,我若死了,他多半也不想活了,又怎么可能不回来救我呢?”

换作平时,这是苏杨儿最为之头疼的一件事,可眼下,却又是一件好事。

当下她便摇了摇头,道:“他对我好的很,他纵是死了,也会来救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