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马车外除了一名赶车的小厮外,还坐着一名年近花甲的老人,车厢内有两名女子探出头来,车外老人正指着桥下行市,像是正在与她们介绍着此地。
其中一名女子满脸新奇神色,听一会儿便与身旁那名女子笑着说道几句,而另一名女子却始终默不作声,仿佛甚是震惊的遥望着行市景象。
这一行人赫然是苏杨儿、小玲与老王,苏杨儿探出半个脑袋,一边听着老王对行市的介绍,一边望着那一行行规划的整整齐齐的作坊与店铺,心中震撼可想而知。
“小说里不是随便买个地方,就可以开店了吗,怎么特么的这么麻烦…”
此刻苏杨儿只觉得头昏脑胀,她万万没想到做个生意竟会如此麻烦。
宋朝的“工商管理法”的复杂程度远超她的想象,当听到老王提起入行时,更是让她不由的想起了后世的“经营许可”来。
只听老王道:“行有行规,业有业矩,这办作坊也好,做生意也好,都要讲规矩。”
“首要的一条是,拜行首,行首同意你入行了,才能入行籍,否则你便是外行人。”
“杨儿,你爹爹便是汤阴县上鲁班行与捻器行行首。”
苏杨儿一阵哑然,却又不由硬着头皮问道:“那有不入行做生意的么?”
“不入行?”老王闻言沉吟片刻,道:“也有,很难,外商的买卖大抵做不成。”
……
那老翁见苏杨儿一行人的马车由远及近,对身旁青年郎君道:“咱家亲戚来了。”
“亲戚?”那青年郎君正疑惑老翁为何突然不走了,听到这话更是不解。
直至马车驶近,车上老王见到这老翁,忙命马车驻停。
老王跳下车,惊喜道:“三叔公,您怎么也在这儿?”
原来这老翁赫然是苏家初至宜兴时,前来探望过的苏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