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节 中国经济升级(3)

甚至都可以从人类意外的生物身上学到知识,比如有人发现某些野生动物,会在受伤后,或者误食某种有毒植物之后,去寻找某些特定植物食用,显然这些植物带有治伤或者解毒的功效,经过试验一旦对人类也有效,就又是一种药品。

总之这种在动植物中寻找药品的方法,由于中国人的推广,已经被称之为中医药学了。

当然从原始部落或者从动物身上学习医学的说法太过传奇,虽然确实有个例,但也只是个别现象。中医药学最核心的基础,则是辨识药物,说白了就是尝百草。这种事,传说中神农氏干过,现实中李时珍真的干过。李时珍可是一个明朝人,距离并不远。因此李时珍这种通过品尝,给植物药性定一个大方向,将植物的功效分为寒凉阳热等等,尽管还不够科学,但大概率上,能定一个试验方向,这也算是传统经验。

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动物实验,最后过渡到人体试验,最后发现新的药品。其实中国医药公司,发现的数千种药品,都是通过这种辨识的方式。而不是真的从黑人部落,从印第安人身上学到的,毕竟那些连文字都没有的部落,很难将知识经验传承下来。

在不同气候地区,发现不同动植物身上的药品,然后开始规模化养殖和种植,这种规范的,科学的方法,为中国医药业攫取了巨额财富。

加上将全世界的最先进技术在中国进行集成,诞生出最先进的成套技术方案,反过来推向全世界。吸引全世界优质资本涌入,又向全世界输出更优质的资本等等模式,让中国经济站在了世界顶端。

德璀琳没有分析过,这种全世界的技术、人才甚至资本都大量流入中国的现象,是因为中国经济已经拥有了最强大的竞争力,对人才、技术和资本的吸引力超越了所有国家,站在了人类经济金字塔的顶端。

但德璀琳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那就是组织起一个面向中国的研发模式。

西门子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的新技术刚刚发明出来后,就卖给了中国公司,结果当中国公司用那些基于西门子技术,改进或者直接沿用在其他事务上,开始发大财的时候,西门子却只能在西方费劲的推广他们的技术。

西门子之后,西方发明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都学会了在技术发明之后,第一时间到中国注册,然后中国公司想要购买他们技术专利的时候,除非能拿出巨资,否则他们都会寻求合作,以技术入股,或者直接成为合伙人来中国发展。

这种现象已经不胜枚举,中国广袤的国土,在化肥工业诞生后,中国人迅速发展起了本国的化肥工业。但中国的农业分门别类,种植的作物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多。而且还有广袤的殖民地和海外领地,中国的农作物,从寒带到热带无一不包。

于是中国人自己研发的同时,许多外国公司也盯上了这个市场,德国拜耳公司结合中国传统经验,发明了一种适合桑树的肥料,结果畅销中国和日本。巴斯夫公司跟中国一家化学公司合作,生产出了符合中国消费习惯的红色染料,大获其利。

除了技术在主动进入中国市场,人才在涌入中国寻找机会,全世界的资本也涌入这里,因为在中国市场上,往往更容易寻找到超高回报的机会。如果有一家欧美小工厂,突然制造出了某种爆款产品,可以大量出口中国的时候,他们国家的银行就敢于大量给他们贷款,然后让他们到中国建立分厂,直接面向市场生产产品。

资本之所以这么积极,因为跟中国建立了联系,能在中国市场上立足的工厂,就属于优质资产,投资这样工厂的资本,自然就是优质资本。

但事实上,中国并不缺乏资本,金本位时代,掌握世界黄金生产八成的中国,已经让中国两成为世界货币,中国纸币先后被各国央行持有,在各国外汇市场上交易,凡是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都开始按照中国货币定价。

中国资本借助国际货币的有利条件,直接向全世界进行投资,俄国三成的资本额是中国资本,南非、美国、朝鲜、日本,但凡是有大量投资机会的国家,中国资本无不占据了优势地位。因此在全世界资本向中国涌入的同时,中国资本也在向全世界扩散。

而且很多产业在外国无法诞生或者推广,在中国市场催熟之后,中国资本挟带这些新事物,迅速推广到全世界其他地区。电动机成熟的过程中,西门子贡献了最大的才智,但中国公司却利用改进成熟的电动机,在全世界开拓。在英国收购了机车厂,从中国进口成套的电动机,为英国地铁组装电力机车。

但这些工业产品,还不是中国推向世界的附加值最高的产品,附加值最高的产品,一直都是医药。积累了几千年并且传承了下来的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早在五十多年前,皇帝跟拿破仑合作,建立起了皇家科学院之后,就开始对中国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收益最大的,就是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