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要得到中国的支持,英国只能咬牙接受利奥波德成为西班牙国王,只能接受德国势力的大幅度扩张。
德国皇帝马上询问利奥波德详细情况。
原来,西班牙立宪议会确实派人跟利奥波德谈过,立宪议会希望找到一个愿意在西班牙进行改革,而且支持君主立宪,能够接受王权受到约束,同时又有足够的政治才能的一个君主。
这样的人选在欧洲并不多,利奥波德是难得人选。在跟西班牙人的沟通中,利奥波德支持改革的态度,已经在墨西哥进行改革的例子,都让西班牙人相当满意。而且利奥波德还承诺,一旦他成为西班牙国王,将会把墨西哥重新并入西班牙帝国。
因此西班牙人已经开始倾向于支持利奥波德为西班牙国王了。
之后利奥波德又跟美洲邻国进行了沟通,从印加王国哪里,他得到了一个条件,印加王国承诺,只要利奥波德愿意重新划分印加王国和西班牙殖民地的边界,印加王国愿意承认利奥波德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
利奥波德认为,印加王国背后站着中国,如果能得到中国的支持,他不但能顺利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控制在手里,也能回欧洲继承西班牙王位。
但调整边界到底是中国的态度,还是印加王国自己的态度,利奥波德还在继续试探,利奥波德告诉自己的堂弟德国国王,只有在确保得到中国支持的情况下,他才会回复西班牙议会,决定是否接受他们的邀请,回欧洲接受西班牙王位。
利奥波德希望一旦他得到中国支持的情况下,希望堂弟能够同样支持他。
利奥波德早已耐不住寂寞,跟一群印第安人为伍对他这个贵族出身的亲王来说,实在是太乏味了,他远离了欧洲宫廷生活的喧嚣,却完全不适应,他早就盼望着能够回到欧洲,回到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中去,而不是在美洲,空有财富却无处挥霍。
问题是中国会支持他吗,支持的力度又有多大?
借助现代舆论工具,霍亨佐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墨西哥国王利奥波德一世有可能成为西班牙国王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其中最感兴趣的国家,当然还是欧洲国家,尤以英法德三国舆论最为热烈,甚至比西班牙本国的舆论还要关注。
首先是德国,可以说是这场舆论的中心,德国人感觉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了一块巨大的馅饼。德国经济界已经吃到了殖民扩张的甜头,由于墨西哥的存在,让德国棉纺织工业蓬勃发展,而且向墨西哥出口各种工业品,比如钢铁,铁轨、铁路机车等,都让德国工业界获益匪浅,仅仅一个墨西哥,就让德国轻重工业都大获其利,那么其他西班牙殖民地呢,都让德国资本来开发的话,还不让德国资本吃的撑死。
尽管西班牙已经日薄西山,丢失了大量殖民地,但手里还保留着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以及海地东部的多米尼加。
这些都是跟德国自然气候户部的热带土地,西班牙人经营了几百年,虽然无力开发,可是基本的开发条件却具备,西班牙人散布各地,土著许多被西班牙人文化同化,信仰了天主教,不像非洲土著那么具有攻击性。两地的国土资源,平原面积广大,可开发条件很好。
西班牙在非洲还有一些殖民地,最有价值的是北非的西属摩洛哥。
民间探讨这些西班牙殖民地的经济价值,似乎德国已经得到了这些殖民地一样。
退役的一些军官和军事家们,讨论的则是西班牙本身,他们认为俄国已经分裂,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可是法国人一直在酝酿复仇,如果德国亲王成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将成为德国的盟友,等于在法国背后,瞄准了他的后心,一旦跟法国开战,德国将可以两面夹击法国。
这些让德国人欢呼的意外之喜,却也是英法担忧的无妄之灾。
法国不用说了,德国人做了西班牙国王,对本就跟德国对抗已经越来越吃力的法国来说意味着灾难,德国得到西班牙和西班牙殖民地的人力资源,那么跟法国相比,可就不是如今的两倍,而是三倍了,三倍的人口资源,加上德国越来越强大的工业实力,法国觉得末日降至。
英国人惧怕的同样是这样,至于德国人欣喜的得到西班牙海外殖民地,英国都可以接受,可让德国成为欧洲事实上的霸主,这个英国实在难以接受。德国亲王成为西班牙国王,法国两面受敌,而且法国也将不可能是德国的对手,当年查理时代的哈布斯堡帝国重现人间,当年法国为了直接统治着中欧德意志地区、南欧意大利地区和西欧西班牙地区的哈布斯堡帝国,以天主教国家的身份,积极支持新教国家跟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打宗教战争,如今法国必然也要反抗,而英国将绝对支持法国,因为英国冒不起法国屈从于德国强权的后果。
德国人欣喜若狂,俾斯麦却感到德国正在跳入深渊,他对此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