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节 中国创新

中国这个大学生是在十多年前弄出第一颗灯泡的,但他跟其他天才发明家不一样的是,他执着于可以通过灯泡发财,他以灯泡技术得到未来基金的支持,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改进,终于改进出了可以实用的灯泡。

当他的灯泡在博览会上展示之后,皇帝从报纸上看到后,甚至主动召见了他,让他在皇宫进行了一次掩饰,然后立刻跟他签订合同,让他帮皇宫生产电灯,取代所有房间的油灯和屋外的灯笼。

来自皇宫的订单,不但让他的生意开张,更是瞬间让他大名鼎鼎,合作者蜂拥上门,之后他组建公司,推广技术,水到渠成。

电力技术中,什么最重要,其实就是这盏不起眼的灯泡最重要。因为灯泡是第一个可以大规模推广的实用性电力商品,只有灯泡的推广,才让电力供应变得有利可图,才让覆盖性电网成为可能,否则就算有技术,也没有办法推广。

但电灯是一种消费品,电力技术中创造价值的,应该是电动机,他是取代蒸汽动力的唯一方式,电动机的出现,才让运输煤炭到每一家工厂变成历史。这让以前只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才有能力承担的机械动力变得更容易获得,小工厂,甚至是一家小作坊,一户家庭,买一台马达,通上电之后也能带动小型机器。这就是电力革命比蒸汽动力革命覆盖更广的原因。

让电动机技术走向实用的,是德国的西门子,这是一家以生产电报机起家的小公司,但创始人西门子兄弟同样是发明家,在电力行业进行了许多项发明。他们改进出了实用性的电动机,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专利。已经变得有钱的风雷电灯公司收购了这个专利,然后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接着推向市场。

电力快速实用,让中国涌现了一批电力工业企业,有的专注于制造和改进发电机,有的生产电动机,有的经营电网,还有生产电池的,中国的电力工业至少在这个时代,是全世界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当然电力工业才刚刚起步,指望电力工业取代蒸汽动力,依然任重而道远。因为一个很重要的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就是远距离传输问题,那得等另一个天才,特斯拉的出现才能够解决。

目前的电力应用,还局限在电灯,即便是最发达的松江府城市群,也主要是以供应电灯用电为主,有些大公司建立了覆盖城市的电网,也向工厂供电,但主要是白天,夜间他们会禁止工厂用电,因为夜间他们的主要客户电灯之后,如果工厂继续开动电动机,有可能让他们的电网超负荷而崩溃。

但电力的出现,却让城市生活更加有趣,电影之类的娱乐节目还没有出现,可电灯却让城市变成了不夜城,夜生活开始了,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时间,开始超过农村居民。城市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渐渐超过了宁静的乡村,开始吸引崇尚潮流的年轻人涌入。

中国的城市化才再一次加快。

南北战争之后,作为工业重要原料的棉花价格大幅度下降,不但恢复了战前的价格,而且比战前下降了三成左右。因为战争中,美国棉花生产中断,其他国家迅速填补了美国的空缺。印度、非洲这样的人力和自然条件都合适的地区形成了庞大的产棉区,巴西、埃及这些小国的棉花生产也大幅度扩大。此时美国棉花突然再次杀回市场,可以说棉花生产是大大过剩的。

低廉的棉价,让各国工业成本下降,棉纺织工业再次步入扩张周期,带动的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和金融业加速发展。

新技术也开始密集推广,发展最快速的两大新技术来源于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德国。

德国人在化学领域突飞猛进,利用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德国人发明出了化学染料,廉价、印染效果又更好的化学染料,快速替代生产成本高,容易褪色的天然染料,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中国和英国是德国染料的最大进口国,德国从英国进口煤焦油,合成染料之后,又返销英国,让英国人感慨在经济上,他们快要成为德国殖民地了。

除了染料之外,德国还诞生出了化肥工业,让德国的粮食单产开始大幅度增加。并且大量出口到法国、东欧地区。

中国主要在推动电力技术上,功不可没。

主要原因,一个是中国新时代的技术人员已经成长起来。经过周琅的教育建设,中国的普及教育在三十年前就做到了八成学生入学,如今公立学校已经能够覆盖全国,就学率超过95,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新一代人中极少不识字的。

普及教育提供了庞大的人才基数,加上中国的人口数量,诞生人才的可能极大。即便中国人更热衷于考科举做官,但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的数量,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能出新技术,就只能说中国人都是蠢材。

如此庞大的技术人才数量,其实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奠定基础,原创性技术虽然一直稀少,但改进型技术数量庞大,中国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贡献,基于对欧洲技术的改进,中国生产的蒸汽机、机床、机械制品质量,已经是世界一流,不输给任何国家。

但在电力技术上大量原创性技术涌现,皇帝的推动功不可没,因为早在十几年前,皇帝就开始对电力技术的研究进行重点资助。

皇帝为什么要资助电力技术的研究,源于周琅对中国工业革命的忧虑,他发现中国工业发展水平,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停滞不前,尽管新技术还在推广,但总量上不再增加了,反应的是城市化率开始停滞,如今过去了二十年,城市化率也不过从三成缓慢增长到四成,仅仅增加了百分之七的样子。

周琅对比分析之后,有这样一个猜想,那就是在蒸汽动力时代,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基于蒸汽动力的工业革命,无法让中国彻底完成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