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节 里士满会战

法案获得了通过,因为许多北方州议员认为,相比留在一个已经宣布废奴的南方联盟,相信让他们继续保持奴隶制,符合许多南方州的利益,也许可以吸引他们再次重返北方。

但林肯反对这个法案,因为他已经颁布了废奴法令,以新法案跟之前的废奴法案冲突为由,要求国会宣布新法案作废。总统跟国会的分歧最终由最高法院仲裁,最高法官裁定,新法案有效,而废奴法案违宪,因为美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南方可以保留奴隶制,但不能从国外进口黑奴,是否保留奴隶制是南方的意愿和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林肯宣布,战争结束后,他将辞职,之所以不立刻辞职,是因为上帝赋予他的使命。接着在得到国会同意之后,林肯向德国首相俾斯麦发出了请求,请求俾斯麦斡旋南北议和。

南北方代表在柏林会谈,北方接受了南方的要求,将进行一场公投,让南方各州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不管公投结果如何,美国分裂就已经形成,中国也好,德国也好,都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相比以前,中国在打中英美俄战争的时候,需要自己亲自赤膊上阵,到了后来只需要打代理人战争,不管是希腊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关于争夺黑海海峡权的战争,还是俄国跟普奥争夺领土的战争,中国都不需要直接出面,只需要让乌拉尔王国这样的代理人出面就能达到目的,现在更是连代理人都不需要出面,准备好的印加王国根本就没有动用,只通过军事威吓和经济援助,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跟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力进一步提高,世界距离中国时代只有一步之遥了。

最后,南方的投票结果,依然是选择加入南方,尽管南方联盟宣布废奴,可战争中让南方人对北方佬的仇恨加大了,全民公投的话,情绪的影响太大。而且南方公投,他们不肯承认黑人的投票权力,理由是黑人没有纳税记录,基本上完全由白人进行了投票。

结果是战前自由势力和奴隶主势力相互争夺的肯塔基州选择了北方,他在这次战争中分裂,奴隶制势力支持南方,自由势力支持北方,但自由势力占优,因此战争中是奴隶制势力南下,整个州都为北方作战。

但回归的白人士兵和奴隶主组成的选民,让田纳西州重归南方怀抱。

这样一个南方联盟,尽管做出了废奴的承诺,可实际上不可能真的废奴。

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以财政压力为由,一直不开始废奴计划,只有已经在南军中服役的一百万黑人立刻得到自由人身份,并且通过一部服役自由法令,规定黑人只有通过为联盟政府服务,才能获得自由身份。或者有奴隶主放弃对奴隶的所有权,则奴隶也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开了一道口子,至少让黑人可以成为自由人了。

结果是南方保留了奴隶制,北方的奴隶制度也没有废除,因为一直留在北方联邦内部的马里兰、肯塔基继续保留了奴隶制。

和谈完成后,两国签订和平协议,互相承认对方为独立的国家。

一场血战,但最终没有胜利者。

北军发动了持续的进攻,但南方成功进行了防守。

里士满会战从1864年春季,一直持续到夏季,北军先后投入了130万人次的兵力,南军也动员了80万軍队进行防守。

双方使用了开战以来的所有手段,各种新式武器先后登场,后装步枪、火炮大规模应用于战场,杀伤前所未有,最终进攻方的北方付出了40万人的伤亡代价,南方付出了15万人的伤亡,而战线只在局部有所变动,谁也没有占有优势。

从伤亡比例就能看出来,防守开始变得比进攻更有利,因为战争终于进化到了残酷的堑壕战时代。

堑壕战的战术思想,其实在普法战争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自从欧洲近代军事改革,基于滑膛枪的战术思想,一直就是进攻思想,因此战场上最常见的,是排队枪毙战术,是野战决定论。

但普法战争前,随着线膛枪的应用,法军已经开始了一些改革,法军要求本国士兵,要在野战中有能力在三十分钟内挖掘一条足以用于防守的战壕工事。结果就是,普法战争中,法军确实能够建立防线,但很容易就被强调机动作战的普鲁士军团包围。

普法战争后,军事力量再次转向进攻决定论,大家研究的是机动、迂回、围歼等战术,对防御战术的研究下降。历史上,这种局面持续到了一战,以堑壕战终结了进攻战术。二战时期,开始大家都强调防守,可后来德国人的闪电战再次将战术思想带入进攻时代。

攻守是战争的不二法门,其实没什么决定性战术,什么好用用什么。反倒是中国的军事想一直都强调攻守平衡,强调正奇结合。

其实法国之所以败给德国,并不是壕沟防守败给了机动迂回,而是法军败给了德军,仅此而已。法国人修建了壕沟,可是让自己陷入了孤立,这是攻守平衡没有做好。中国兵家早就发现一个道理,久守必失,欧洲人要么是强调疯狂进攻,要么就开始死守,这都不被中国兵法认可。

不能强攻,自然就要防守,但防守又不能死守。法国人在运动战中要求士兵挖掘壕沟,转入阵地战,这本身就存在一个悖论。因为既然是运动战,就强调机动作战,可却挖掘壕沟死守,放弃了机动,让自己陷入被动,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但里士满会战中出现的堑壕战不同,尽管还是挖掘壕沟防守,技术上没什么区别,但战略上完全不同,因为壕沟后方是南方城市,城市后方是南方腹地,里士满的南军并没有陷入孤立,没有被包围。

南军从阿拉巴契亚山脉到大海,营造了一条壕沟加自然河流为主的防线,后方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在防守中随时可以跟敌军展开不差分毫的炮战,这跟被包围下的死守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有持续作战的能力。

于是变成了北军攻,南军守,互相杀伤对方士兵,承受对方火力的消耗战。

放在一年以前,南军绝对消耗不起,但现在他们得到了中国的大力支持,联邦海军能封锁的物资,充其量不超过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军火成功进入南方,中国的军工产业,别说支撑南军百万大军了,千万大军都支撑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