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节 帮助法国的原因

其实周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德国施压。

几百年的争霸,已经让法国彻底失去了争霸欧洲的可能,法国不可能扮演一个欧洲破坏者的角色。唯有短期内激情燃烧,将民族和国家能量彻底爆发出来的德国有这个势头。

所以只要法国迅速恢复国力,对德复仇的情绪促使下,德国人就不敢过于保守,他们必须在争霸这条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至于反对德国争霸的俾斯麦,他在大势面前也只能让步,或者被取代。

法国越强大,德国就必须继续强大,双方都大规模的扩军备战,拉拢盟友,最后欧洲不爆发大战才怪。

问题是这场大战的规模,是否足以摧毁欧洲文明,是否足以让中国成为欧洲的拯救者,以救世主身份登临欧洲,这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首先欧洲的平衡还需要进一步打破。法国是用来给德国施压的,但法国不可能是德国的对手。法国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法国肯定会像历史上那样,寻找盟友。他们既然愿意放弃跟中国的同盟,就是明白在欧洲战争中,距离太远的中国帮不到他们。他们肯定会寻求俄国的同盟。

德国则会跟奥匈帝国结盟,德奥对法俄,两大军事集团如果按照历史上那样厮杀的话,依然会旗鼓相当。俄国是否会爆发革命,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不明显。美国会不会参战,也为时过早。英国的态度是什么,这些都是巨大的变数。

其中美国在未来五十年之内,在他们解决内部南北分歧之前,都不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英国的态度则无法影响,唯一能控制的,是俄国的变化。

俄国问题,让周琅极为头痛,因为自从女沙皇登基之后,俄国的政治进程就脱离了周琅的设计。

会谈只是一个象征,是做给外界看的,事实上已经不可能达成什么成果。

法国之所以中止中法同盟关系,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默认了法国的衰落,为了得到英国支持,让英国压制普鲁士,给法国争取一个较为平等的结局,法国不得不依靠英国。那就无法继续跟英国对抗,只能以放弃中法同盟为条件,换取英国压迫普鲁士,给法国一个较为宽松的和平协议。

在普鲁士占据了近半法国领土,巴黎已经发生了起义的情况下,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其实就已经是一项宽松的协议。

皇帝跟法国大使的会面,也不是基于军事上的,而是经济上的。

皇帝表达了对法国废盟的理解,同时表示愿意继续跟法国维持紧密的经济关系的态度。法国大使则表示,法国不会针对中国制定经济政策。愿意继续加强两国经济联系,最后达成了一项成果,双方都大幅度降低对方产品的关税,原则性两国平均关税不高于15,但允许两国各自对30种商品征收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关税,但保护性关税不能超过100。

基本上解决了皇太子时代的经济对抗情况,而目的吗,则是为了让法国经济迅速恢复,法国经济不恢复,法国的实力就无从恢复。法国人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同时他们尽管跟中国结束了同盟关系,但依然希望中国在政治上能够支持法国,至少是不反对法国,法国现在已经谁都得罪不起了。外交形式是拿破仑战争后最糟糕的时候。

另外之前法国跟中国打贸易战,目的也不过是保护本国工业,可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之后,法国的工业跟中国竞争的已经不多。洛林地区,以摩泽尔河为界,河东有重要煤田,河西有巨大铁矿,产量占全国910以上,虽然品位不高,但整个法国也没有品位太高的铁矿。围绕洛林的煤铁资源,法国在这里发展出了冶金、机械等重要工业,现在全都失去了。原本法国的煤炭就需要进口,生铁和钢产量都无法自给,机械产品还从普鲁士进口,现在就更不用保护了。与其从普鲁士和英国、比利时进口,从中国进口也无所谓。

在轻工业上,损失了三大棉纺织工业之一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只剩下北方里尔、鲁昂的棉纺织工业,法国现在别说出口竞争了,甚至还需要进口。唯一有大规模出口能力的里昂丝织工业,中国产品又冲击不了。

因此法国跟中国的工业相对互补,已经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了,贸易战自然就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

而中国向法国输出的,也不再是商品,而是以资金为主的金融产品。欧洲公司设立的欧洲银行依然是法国除法兰西银行之外,最大的银行,不但在法国开设业务,而且已经在欧洲各国开设了业务。论实力,欧洲银行比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都多,因此拥有更强的信用,甚至在欧洲各国的政府结算中,只要不是政府强行干涉,大家也都更信赖欧洲银行。欧洲公司的银行,真的在朝着欧洲央行的身份迈进。

即便是法兰西银行,尽管因为政府的支持,在法国的经营业务很大,但法兰西银行却长期向欧洲银行拆借资金,是欧洲银行最大的债务人。

这次法兰西银行发行了百亿法郎债券,欧洲银行认购的就高达三十亿法郎,帮忙推销出去的还有二十亿法郎,可以说欧洲银行就帮忙解决了一半债券,否则法国不可能那么快就赔完赔款,让普鲁士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