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节 英国的政治反攻

此时欧洲国家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开始出现一种争夺殖民地的呼声,他们最强硬的证据就是,通过一个管理合理的殖民地,可以平衡本土的经济,比如印度之于英国。

可此时海外殖民地已经被瓜分殆尽,单论殖民地面积,占据着澳洲和太平洋大小岛屿,非洲中部和大半个印度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占领印度半岛主体、英属北美、西非地区的英国排第二,占领南美东部和加勒比群岛的西班牙排第三,占据南洋地区的荷兰排第四,占据北非的法国排第五,第六则是占据非洲局部海岸的葡萄牙。

这让欧洲一些后进崛起的强国失去先机,想要殖民地,就得从殖民帝国手里夺取。但德国尚未统一,意大利实力不济,挑战者们还需要时间成长,殖民地矛盾暂时还不激烈,大国间的争霸斗争依然是主流。

世界霸权自然是在中国和英国之间争夺,由于中国这次社会危机中的变化比英国更大,从一个皇权专制的国家,陡然变成一个议会制国家,相应的政治势力很不成熟,权力还没有完成平衡,因此国内很不稳定。

这就让英国占了先机,走出经济危机,并且没有发生社会危机的英国,开始在外交上,一改这么多年的被动,展开了反攻。

联合欧洲国家,一直是英国外交的重点,他利用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拉近了跟不少国家之间的关系。跟法国、德意志联邦都先后达成了贸易互惠协议,英国给予法国丝织品和手工艺品优惠税率,换取法国降低英国的纺织品关税,给予德意志地区农产品和煤炭的优惠税率,换取对方降低英国纺织品税率。

但英国这种联合,能起到的政治作用并不大,法国和德意志的矛盾,让两个势力不可能联合起来,法国正在摩拳擦掌随时准备打压一下势力增长过大的普鲁士,普鲁士则暗中绸缪打算给法国人来一次民族之战。

在美洲继续联合美国对抗中国,这个联盟较为稳定,但短时间内爆发不来战争。因为美国内部问题一大堆,南北方的分裂,已经越来越明显,废奴和蓄奴已经成为国会辩论中的焦点,而不是中国问题。南北方争执的关税问题,也远胜过双方都中国问题的关心程度。

英国的外交行动是全球的,而且是持之以恒的,不管有没有经济危机,都没有中断过。结果真的让他们在世界的一个角落,却靠近中国的地方,找到了突破口。英国成功的拉拢到了日本势力的支持,或者说他们利用各种援助,换取了日本政治势力对他们的支持。

这股势力,不是幕府,而是倒幕派。

经济危机冲击下,英国支持下,日本国内矛盾激化,倒幕战争终于爆发了!

这场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危机,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世界范围的。

但就跟上次欧洲革命一样,英国、荷兰成功的躲过了社会危机,因为他们拥有适应工业时代的权力平衡体系,议会、宪法都在良好的运行,工人的斗争,可以在议会中得到表达,犯不着进行暴力革命。

而且西北欧的民族,往往更理性一些,有传统的法治观念。不是天气较稳温暖的法国、西班牙等国,国人太容易情绪化,感情用事。

英国、荷兰能躲过社会危机,但经济危机却避无可避,尤其是英国,同样是经济危机的重灾区,因为这是一场工业过剩危机,而英国是世界领先的工业国,工业生产比重最大,不可能没有危机。

英国纺织品价格下跌,企业不得不缩减生产。钢铁出口量下降,与危机前相比,扁铁价格下降15,生铁价格下降11。英国商品大规模倾销,在英国商品的冲击下,美国、法国、德国的工业生产都出现下降。

靠空头支票、出口信贷生存的进出口商首先大批破产,继之,银行纷纷倒闭,英格兰银行为了维持银行券信用,将贴现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0,导致大量中小银行破产,破产银行和有价证券共损失达8000万英镑,危机造成的全部损失则高达25000-30000万英镑。

英国冲击下的美国,同纽约争夺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的费城,几乎全部银行都停止支付。纽约63家银行中62家遭到挤兑而停止支付。贴现率上升到60到100。铁路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去85-87。

在德国经济和贸易中心汉堡,交易所一片混乱,数以百计的银行和工商企业倒闭,贴现率提高到12。法国的情况算是最好的,因为最近几年来,法国的工业增长始终比普鲁士要缓慢,缓慢意味着投机风潮不大,法国经济增长主要靠金融业和奢侈品生产,奢侈品从业人员少,针对富人的消费受影响往往也较小,法国银行业的大部分资产都用于投资国外债券,而不是用于投入工业,国债的风险也相对较低,因此金融业没有出现破产潮。

但是破产事件也高达12030起,动产信用公司股票价格下跌64,达姆斯塔特信用银行股票价格下跌一半,法兰西东方铁路公司股价下跌三分之一。但相比中国,光一个松江府,破产工厂就高达上万,法国的破产情况,就算不了什么了。

破产是经济为危机带来的,破产又会解决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问题。而生产下降最严重的,其实并不是英国,而是其他国家,因为英国技术先进,成本有优势,经济危机期间,英国国内市场萎缩,就大量向国外市场倾销,造成其他国家危机更加严重的同时,也让其他国家生产下降规模更大。

法国的生产和贸易缩减情况比英国更严重,铁路建设缩减三分之二以上,生铁价格不断跌落,跌去一半。丝纺织工业出口额减少7500万法郎,价格跌去30到40。小麦价格跌落一半,农民苦不堪言。德意志联邦的棉纺织工业产量下降28,生丝产量减少24,棉纺织品出口下降42,呢绒出口下降15,亚麻布出口下降82。在产量减少的同时,价格直线下跌。生丝价格跌去25。

美国同样遭受重创,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到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造船量减少四分之三。每周运煤量减少15000万吨,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美国农业损失更为惨重,在俄国小麦的竞争下,欧洲粮食过剩,加上美国小麦丰收,播种面积扩大,结果粮食价格急剧下跌。西部粮价下跌了60到70,90以上的农民无力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