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就只能选择对抗了,对抗的成本可能更大,但不会失分,而且能够得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将矛盾转向对中国的仇恨。反正俄国民间对东方人始终充满仇视,把现在的中国,视作东方鞑靼的后继者。回国之后,可以将谈判失败的责任全都推到中国人的傲慢上,展现出俄国女沙皇毫不妥协的强硬姿态。之后是贸易战,俄国失去向中国出口毛纺织品和生铁等初级工业品的市场,然后这些产业开始陷入困境。但赢得广大民族主义者的拥护,大家的日子过的越苦,只会越痛恨中国政府,而不是怨恨女沙皇。
俄国都这样选择,普鲁士更不会冒着得罪容克阶层的风险,俾斯麦本身就是容克阶层出身,他跟国王和軍队的关系都不好,却能在普鲁士这个君权和军权都很重的国家长期执政,没有容克集团的支持,那是不可想象的。至于克虏伯等重工业集团的利益,就只能暂时放在一边了,而且这些重工业集团,更依赖本国政府和軍队的订单,俾斯麦通过承诺给他们更多的国家采购,足以平息这些势力的怨念。
有俄国、普鲁士在前,其他欧洲国家都选择了对抗,奥地利拒绝降低关税,法国拒绝降低关税,只有一些小国选择了妥协,北欧的荷兰、瑞典,南欧的撒丁王国和巴尔干帝国。荷兰在南洋占有大量殖民地,依赖向中国出口维持,本土也没有优势工业,不需要保护;瑞典过于依赖优质铁矿的出口,中国是其中最大的进口国之一,瑞典铁矿砂被中国大量用于武器生产,用瑞典铁矿砂冶炼成钢材,然后制作出来的武器,比用澳大利亚的铁矿更加精良。
撒丁王国已经建立了意大利王国,他们的主要利益不在商业上,而在统一国家上。但他们的外交能量基本上用完了,之前趁着普奥战争,他们参战希望统一意大利,加富尔成功取得了拿破仑的支持,但拿破仑出尔反尔,最后斡旋的时候,只同意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却不同意他们吞并威尼斯。军事上国王亲征也一败涂地,见好就收,引起了加富尔的不满。他辞去了首相职务,通过他跟马志尼领导的意大利独立统一协会进行政治活动,他成功的让托斯卡纳,帕尔马,罗马涅和莫德纳先后通过公投加入意大利,北意大利除威尼斯外完成统一。
但因为加富尔将萨沃伊和尼斯割让给法国,导致统一协会中的加里波第不满,加里波第是尼斯人,于是他带领自己的红衫军,开始远征南方,希望一统整个意大利半岛。加富尔坚决不肯给加里波第援助,还忽悠国王说加里波第打算进行革命,但国王更新任加里波第。
意大利又担心列强干涉他们的统一,又强烈的渴望统一,自己国内的上层都在内斗,这时候绝不愿意招惹中国这样的强国。
由希腊、保加利亚和瓦拉几亚组成的巴尔干帝国,基本上是依靠黑海贸易发展的,他们更不敢得罪中国。加上地利关系,巴尔干帝国不太担心中国的纺织品冲击,他们本身就拥有较为发达的纺织工业,而在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领域,又依赖进口,并不跟中国商品竞争,所以他们答应了降低关税的要求。
基本上形成大国对抗,小国妥协的局面。
英国人这次依然上窜下跳,政治上的对抗,让皇太子采取了制裁措施,宣布对英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英国开始进行报复,两大经济强国也卷入了贸易战。
结果在这个各国工业开始过剩的时代,一场经济危机的寒流席卷了全世界!
皇太子对儿媳妇提出的要求一概不答应。
要么俄国对等的开放国内市场,要么对俄国关闭中国市场,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没有谈判的余地。
不是皇太子不想通过撒钱的方式拉拢俄国,实在是他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跟他爹感觉城市化停滞的忧虑不同,皇太子更担心的是三分之一人口住在城市,跟农村关系越来越远,在朝堂上,还有高官习惯管这些在城里落籍,没有农村跟脚的人叫流民。
流民,在统治者眼中,永远是不安定因素。现在这种不安定因素有两亿人,这让皇太子如何能过的踏实。
城市化停滞的原因,可观上来讲,还是生产力开始过剩,中国的工业生产,已经满足了中国的需求,如果不能给广大工人提供生计,两亿人的生存压力,能够撕碎任何帝国。
这几年城市里的治安持续恶化,帮会之间的火并,工人霸占工厂等等。跟西方不同,虽然法律中也有保护私产的内容,但面对这种大规模群体事件,还是有法不责众的情况。
尤其是皇太子执政后,对这些群体性事件,没有他爹那么有魄力。主要是他缺乏威望,面对同一件事情,周琅可以强硬,他不敢。因为他做就会出事,好比同样的统治制度,秦始皇时代就是铁桶江山,到了秦二世手里,就会天下大乱。
因此在面对工人霸占工厂这种事件,官府往往不会上升到叛乱高度,不敢像以前那样,将为首者流放,而是由地方官出面,采取和稀泥态度,让资本家做出损失,逼迫商人让步,提高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等等。但这治标不治本,缓和了劳资矛盾,但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反而让大量资本家经营陷入困境,尤其是棉纺织工业、皮革工业、运输业等低端产业,许多工厂在看到持续亏损的情况后,降低工资,工人摆工,官府也不支持,所幸关闭工厂。有的资本家将资本投入其他领域,比如房地产,金融业等。有的资本家则输出资本,他们向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投资,纺纱厂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公司统治下的印度,甚至迁入日本。
日本的商船开始越来越活跃的出现在中国港口,不但做中日贸易,还做中国国内贸易,他们在中国国内做转口,利用更加低廉的日本工人,让中国航运业经营困难。日本和印度棉纱,让大量纺纱女工失业。女人不会造反,但大量日本航运公司的经营,则让中国的码头工人失业,让水手失业,这些人没什么专业技能,受教育程度低,只能靠出卖最廉价的劳动力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