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商业公司,基本上控制了秘鲁和智利的商业,在农业上也一家独大,出口粮食贸易上,基本都是中国公司在做,因此这些公司在美洲西岸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否则他们也不可能斡旋当地政府跟卡洛斯家族之间的争端。
跟历史上不太一样的地方是,秘鲁的人口中,华人的数量可能会很少,因为这里实在缺乏吸引中国移民的资源。智利就更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移民地区,因为中国人普遍不愿意做矿工,如果愿意挖矿,在国内就能拿到更高的工资,何苦来海外挖矿呢。
但这些移民带来的文化,却在逐步影响着美洲西岸地区。政治上他们还无法跟白人和混血人种竞争,但因为面孔比白人更像印第安人,加上中国人不喜欢争斗,较能容让,这让混血中国族群跟印第安人的关系没有白人那么紧张,在印第安部落地区,经营商业的,主要就是这些混血中国人,他们继续跟印第安人混血,血统上越来越像印第安人,但文化上,则越来越汉人。将中国文化开始带入印第安文化中。
相比白人,印第安人文化相对落后,尽管大多数印第安人已经皈依天主教,但不妨碍他们学中文,读孔孟,也不妨碍他们用水浒之类的造反精神武装自己。
不断跟印第安人混血的中国混血群体,渐渐再跟印第安人靠拢,这个人数第一的族群,如果能让文化水平较高的中国混血族群凝聚起来,必然会成为南美西部的第一大政治势力。这并非是有意的争夺,而是自然而然的发展。
他们建学堂的目的,主要是让自己的子弟接受教育,但不可避免的会教授一些印第安子弟,他们建医馆的目的,可能更多是为了盈利,但也不免让印第安人受益。
白人跟印第安社会几乎是隔离的,印第安人居住在自己的社区,主要是农村,以村社为单位,一些混血中国人在这里经营,渐渐融入其中,渐渐取得领导权力,潜移默化的,中国混血人群在朝着印第安人的高层权力攀爬。
新的不断诞生的混血一代,规模更大的汉化的混血二代,以及教育出来的汉化印第安人,这三种族群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中国认同的民族,假以时日必然要以一个新的族群向白人发出挑战。
海外中国人口和汉化人口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本土却开始放缓,一个新的时代似乎到来了。
第160票,应该会有的。
公司印度的一些工业品开始大量出口中国,同时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机械设备,经济形成互补。公司印度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不和谐的是,也出现了一些要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势力,不用说背后有英国势力支持。但都是小鱼小虾,翻不起大浪。绝大多数公司印度的精英还是支持公司的,因为绝大多数官僚,都是得利于公司建立的教育体系,他们接受的政治理论也是以中国的忠孝文化为基础的儒道理论。五十年的时光,足以让儒道在这个农业国度扎根了。虽然跟中国持续数千年的儒道化政治相比,还很浅薄,但跟英国在英属印度嫁接西方思想,就要稳固的多。
所以在印度地区,公认的是,中国的统治更仁慈;外界的评价没有意义,印度人自己,甚至也是这么认为,英属印度区域的一些觉醒了民族精神的精英,甚至推动公司印度兼并英属印度;公司印度的一些反对派,往往更多的是寻求建立一个印度国家,而不是推翻公司,他们希望公司能允许让印度成为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公司领地。有很大一批人,甚至认为中国皇帝应该将印度纳入统治,或者邀请一个中国皇室成员来印度做皇帝。
至于建立共和国,目前在全世界都还是异端。在印度本国没有出现甘地那种凝聚所有人威望的精英或者家族的时候,从外界引入一个君主,是印度人最现实可行的建国方案。
但公司即便不在印度榨取,只将商业利益作为公司利润,印度也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无法轻易放弃。
另外印度还是公司重要的人才储备基地,开发非洲的过程中,印度的人力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止是一些印度农民在非洲开拓,超过一半的管理人员,也来自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的行政体系,他们可以从这里抽调成熟的官员。当然这些官员,都是汉化的印度人,他们至少得会说汉语,否则很难得到公司管理者的重用。
利用印度的人力物力,非洲公司才可能在非洲实行一些重要建设。否则非洲公司不可能取得如今对非洲的控制力,光是人力一项上,他们就不可能从国内得到足够的支持。因为非洲对中国人的吸引力实在是有限。可开发出来的利益,却被中国商业公司分享,非洲公司只负责管理商业,在开拓上,主要还是一些利益驱动的公司进行开发的,比如非洲的矿藏、贸易主要就是其他公司在做,非洲公司只负责维持一个基本秩序,收取关税和其他税收。对具体开发,并没有能力投入。
通过汉化的印度官员,非洲公司完成了刚果河、尼日尔河两河流域的汉化。当地上层人物说汉语,用汉字,有三分之一人口完成了编户齐民,归公司直接统治,剩余人口则分散在交通不便,公司权力很难抵达的密集丛林或者偏远地区,依然过着原始的部落和氏族生活。
在非洲公司统治的城市中,看到一个黑脸非洲汉子,说着一口正宗的中国官话,穿着长袍儒服,张嘴之乎者也,介绍自己姓张王李赵的时候,一点都不用惊叹,这只是当地普通的中产阶层而已。
欧洲之外,中国有更强影响力,又没有直接统治的区域,基本上就只有南美西岸地区,主要是秘鲁和智利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