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节 无风起波澜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再次分割波兰已经不现实了,波兰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谁掌握了这个国家,都将能获得一支数十万训练有素的波兰軍队。谁要分割波兰,也会成为这支军队的敌人。

让法国接受把波兰王权交给俄国,拿破仑还舍不得,至少他认为普鲁士不值得让法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但法国控制波兰王权,这也是不可能的,英国不会同意,普鲁士不会同意,奥地利都不会同意,最反对的,一定是俄国。

最现实的,不过是法俄联合击溃普鲁士,由法俄两国共同推送一个波兰新王室,这个王室将受到法国和俄国的双面监督。

周大公表示,他无法替俄国表达态度,但法国的态度他一定会转告给女沙皇。

一次会面并不太可能就这样的重大问题达成什么结果,拿破仑也不强求,此时他心里还是不太看得上普鲁士的。还将这个国家看作二流,只是波兰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当年谁也没想到波兰在普鲁士的控制下,能够爆发出这么强的力量。可当年普鲁士和俄国争夺波兰的时候,法国没有机会干涉,因为当时法国担心卷入英俄与中国的大战中。反而在利用那个机会,扩张北非的殖民地呢。

这是个错误,但这个错误一定会终结在自己手里。

周大公结束了跟拿破仑的会面之后,迅速离开法国,从地中海南下,在西西里岛稍作停留,然后去了希腊。

中国皇孙造访中国皇子执政的希腊,以及周大公从俄国启程的这一番访问,已经引起了外交界的重视,他身上有太多符号,中国皇帝的次孙,俄国女沙皇的丈夫,乌拉尔王国的国王。

让人联想的空间太大。

比如为什么他去了奥地利,之后去了瑞士、法国,却没有去普鲁士呢,这是否代表俄国对普鲁士的某种态度。他在奥地利逗留许久,是否代表中国对奥地利的态度,或者俄国对奥地利的态度。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认为他皇次孙的身份,不足以代表中国的话,现在他造访希腊,跟希腊保加利亚联合王国的国王进行会谈,就太有中国味道了。

为什么周大公不是从奥地利,不是从黑海直接来希腊,却绕了这么一大圈后来到希腊,这是否意味着俄国跟奥地利、法国以及现在的希腊之间,有什么外交联系,建立什么特殊关系?

也许这次访问,并没有什么政治目的,只是周淳的一次即兴出游,但他的身份,就是能让国际局势无风起浪。

凡尔赛大特里亚农宫前,竖立着一座恢宏的青铜铸像。

这座凡尔赛宫中的小宫殿,是拿破仑升迁最喜欢居住的地方,也是现任拿破仑三世皇帝的住所,这尊铜像则是中国皇帝送的国礼。净高三丈,是一座巨像,拿破仑皇帝坐在马上,不苟言笑,目光深邃,注视远方,坐下战马有些过于肥硕,皇帝一手握着剑柄,似乎要拔剑,又似乎不像拔剑。

“拔剑四顾心茫然!”

周大公对着铜像叹道。

拿破仑没有拔剑,大公说是因为不知道要把剑挥向何方。

拿破仑三世是一个非常内向的皇帝,对国家政治不是很关心,也不是很懂。在魁北克的时候,有奥斯塔专权,回到法国,则是他叔叔执政,他并不需要去面对难缠的议会,也不需要去处理负责的国务,他只需要在一份份送来的文件上写上同意即可。

很奇怪,这样的人,每天最关心的竟然是报纸上刊登的股票消息,而且还热衷于投资。

这样的人,跟喜好风花雪月的中国皇孙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话题,因此除了舞会,晚宴之类的社交活动,俩人不怎么在一起见面。

不过这并不是怠慢周大公,法国人,至少是法国皇室对中国还是很热情的,不仅仅是中国皇帝说的跟拿破仑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法国王室很清楚,他们能够从偏僻的北美回法国复辟,给了他们最大支持的,并不是口头承认的普鲁士,而是最后时刻才明确支持法国的中国。因为在波拿巴家族决定回国之前,他们已经得到了中国的保证。如果由于波拿巴复辟,引起王位继承战争的话,中国将会站在法国一边。

有了这个强力保证,才让波拿巴家族敢于复辟,这才有了俾斯麦的公开表态。

所以后来才有了法国跟中国的同盟。

法国这些年经济发展的不错,里昂的丝绸工业依然站在世界之巅,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只能以优质面料形式,法国人却能将丝绸做成更加多样的服饰,法国带花边的帽子,裙子,甚至一条丝巾也能引领时尚。

服装是最大的出口产品,带有文化增值效果的法国服饰,利润率很高。养活了数十万设计师、裁缝、商人群体。

其他工业领域也都有较快发展,铁路修建了10000公里,煤炭每年开采800万吨,生铁产量超过100万吨,钢产量5万吨。

但法国工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的工业利润率不小,但养活的人口不同。依靠奢侈品是无法工业化的。服饰和奢侈品的年产值达到15亿法郎,亿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