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此时的撒丁王国軍队,是被评价为数量众多且装备精良的,因为北意大利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错,奥地利占据的维尼西亚王国的税收比奥地利公国还高。因此以皮埃蒙特、热那亚等意大利最富庶地区为核心领土的撒丁王国还是相对富庶的,意大利人口生育率高,年轻兵员极多,容易组建一种规模可观的軍队。
所以撒丁国王曼努埃尔二世亲自指挥十二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奔北意大利,可结果竟然被人数只有六万的奥地利軍队击溃,軍队四处散逃,已经无法收拢,无力再战。
这还只是开战第一周的情况,让俾斯麦感到非常恼火,他表示知道意大利会打败,但觉得意大利人怎么也得抵抗一下,可以为普军分担一些压力。
奥地利軍队获胜以后,甚至不敢进行追击,甚至主动放弃威尼斯,只留少量兵力驻防,将大部分兵力调回多瑙河沿线,以支援形势紧迫的北战场作战,和防备波兰人的突击。
南线的希腊和保加利亚联军,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马其顿,马其顿的情况非常特殊。
他本是在塞尔维亚軍队的推进下从希腊分割出去的,但之后塞尔维亚没能得到马其顿,而是在大国的平衡下,由塞尔维亚前任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担任马其顿大公。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是被亚历山大·卡拉格奥尔基维奇发动政变推翻的,现在卡拉格奥尔基维奇好容易带领塞尔维亚打赢了希腊,夺取了马其顿,大国,包括怂恿他进攻希腊的奥地利,却又将他的政敌推上了马其顿的宝座。他等于辛辛苦苦为自己扶持了一个敌人,心里比吃了死苍蝇还难过,如果吃了一个活苍蝇一样。
可当希腊进攻马其顿之后,他还被迫同时进入马其顿,奥地利承诺他将支持塞尔维亚战后合并马其顿,但时机已经没有了。因为此时的塞尔维亚軍队,已经不是希腊和保加利亚联军的对手,塞尔维亚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保加利亚虽然也是一个农业国,可保加利亚人向来以好战著称,希腊再不济也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因此塞尔维亚軍队很快就被逐出马其顿。
希腊人见好就收,跟塞尔维亚迅速签订了条约,塞尔维亚承认马其顿归属希腊和保加利亚,放弃对马其顿的任何权力要求。
此时奥地利忙于应付普鲁士和波兰,已经没有心思关注巴尔干地区了,奥地利没有对巴尔干问题提出异议,并且为了稳住希腊,跟希腊和保加利亚签订了协议,承认他们占有马其顿。
此后希腊跟保加利亚瓜分了马其顿领土,两国民族主义者都得到了满足,他们忘记了之前对希腊国王的不满,在国王夫妇的推动下,保加利亚和希腊在胜利的氛围下,结成了一个联合王国,出台了一部联合王国宪法,规定两国是各自独立的国家,但结成不可分割的联合体,王位将由国王家族的男性成员继承。
俾斯麦所有的外交活动,几乎都是在战前紧急完成的。
原因只有一个,他不愿意给奥地利人反应的时间,真的打起外交战,双方都用一年时间来合纵连横的话,俾斯麦不一定打得过施瓦岑贝格,不是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奥地利的影响力始终比普鲁士大。
因此他没有给奥地利组建联盟的机会,让这场战争突然爆发,看起来是一场遭遇战。
可实际上,俾斯麦为普鲁士组建了一个短期同盟,他跟意大利签订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同盟协议,为期三个月,很显然意大利人能够领会这个精神,知道普鲁士会在三个月之内打一场对奥地利的战争。
意大利人为什么愿意,因为加富尔领导的撒丁王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统一意大利,排除能力的因素,在统一国家的胆略上,加富尔跟俾斯麦是一样的。
加富尔的政府,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知道自己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击败奥地利,所以加富尔早就为撒丁王国找好了靠山,加富尔跟法国建立了同盟关系,以割让撒丁王国起家的萨伏依和尼斯,换取法国对撒丁王国的支持。
意大利之所以能说服法国,一个原因是法国执政的路易拿破仑曾经加入过谋求意大利统一的烧炭党,跟意大利关系密切;二来是法国跟奥地利的皇室关系,比不过现实的利益,意大利割让的萨伏依和尼斯,这两地都属于富庶的桑蚕产区,跟法国的重要工业区里昂联系紧密;第三个原因则是,对法国来说,奥地利显得过于庞大了,人口已经超过法国,这样的一个奥地利还是削弱一些的好。
有法国支持,撒丁王国显得有恃无恐,因此当普鲁士向奥地利宣战之后。撒丁王国紧跟着向奥地利宣战,并且迅速出兵北意大利,軍队开进伦巴第维尼西亚王国。
法国是无法拉拢的,尤其是在普鲁士跟英国公开结盟之后,已经引起了法国的不满,法国不跟奥地利结盟攻打普鲁士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俾斯麦多次试探过拿破仑总理的态度,而且多次暗示拿破仑普奥战争将是一场长期战争,确认拿破仑总理希望这场让普奥消耗战争的发生。
法国无法拉拢,但法国会短时间内保持中立,至少在普鲁士彻底击垮奥地利之前,法国一定会保持中立。
俄国同样无法拉拢,俄国也不需要拉拢,俄国会趁火打劫,如果奥地利赢了,俄国会瓜分普鲁士的波兰,如果普鲁士赢了,俄国会收回西乌克兰。
在奥地利南方,俾斯麦同样拉拢了一个小国,希腊和保加利亚。这两个由中国皇子周成功康妮夫妇分别统治的国家,因为上次奥地利支持的塞尔维亚的入侵,国土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俾斯麦支持两国夺取马其顿,将两国领土连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