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周琅这里,他其实也不懂军事,一路摸索过来,为了指挥全军,他身边聚集了大量的各种顾问。曾国藩之流的文官统兵,也都会有庞大的幕僚机构,称之为幕府。尽管跟西方的参谋总部制度还有区别,但也是适应大兵团的一种产物。
毛奇的贡献意义在于,将这种集合各种人才顾问的幕府形势,制度化了。
毛奇的参谋总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才。普法战争中,法军军官抱怨他们的前线缺乏军装,武器弹药不匹配,有的軍队有大炮没炮弹,有的部队有炮弹没大炮,这被认为是法军管理混乱。其实就是在工业化时代,缺乏管理工业化战争的专业机构。
毛奇的参谋总部,可以让普鲁士的火车运输精确到分钟,他不但在普鲁士境内是这样,到了法国后,普鲁士軍队利用法国铁路运送軍队和给养,甚至比法军还要快速。这至少说明毛奇的参谋部中,肯定存在着专业的管理后勤的参谋,他精通火车调度,后勤管理,但未必是一个职业军人。
将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凝聚到一起,用科学管理的方式管理軍队,这是毛奇的创新。
套用后世的管理模式,这就类似总公司的各种专业部门,比如技术、设计、工程等部门制定出专业的方案,项目经理作为指挥官去负责具体落实一样。各种专业部门的专业设计,弥补了项目经理不可能兼具所有专业知识的弊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
用了两年时间,毛奇在波兰打造出了这样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参谋总部,不过此时连毛奇自己,都不知道这套制度的威力,他只是结合他在奥斯曼的实践和经验,进一步完善而已。
现在毛奇接到了一个任务,两年之内让波兰能够提供四十万士兵作战。
毛奇得到的支援则是,每年1000万英镑的专项经费,这笔钱威廉亲王授权毛奇可以随意使用。
毛奇跟参谋部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把这笔钱大半用来修铁路。
威廉亲王作为波兰国王已经二十年了,其中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做一件事,波兰的普鲁士化。
将普鲁士的各种制度,不断的在波兰推行,虽然波兰领土几经变动,但在维斯瓦河以西地区,这些制度已经建立,现在的波兰,已经是被瓜分之后,领土最大的时期,而且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波兰贵族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议会,跟大多数国家一样,贵族没有国界,贵族没有民族,贵族是欧洲的。长期跟外国贵族联姻,让他们跟本国国民的联系,远没有跟外国贵族亲密,他们是一个浮在欧洲上层社会的一群欧洲民族。
跟欧洲其他国家不同,在被瓜分前,波兰贵族中没有发展出等级森严的等级体系,没有形成公侯伯子男的头衔划分,他们的贵族数量庞大,在16世纪时就有70万人,占总人口的7到8。
如此庞大的数量,不可能形成英国那种贵族大庄园制度,波兰所谓的贵族,其实跟俄国一样,只是代表拥有土地的地主,其中一半多是仅仅拥有10到20英亩土地的地主,事实上跟中国的乡绅差不过。
中等地主则拥有一两个村庄,但是在最上层的波兰贵族中,却形成了欧洲范围内都堪称庞大的大地主。这些土地的主人动辄拥有数百万英亩的土地,管理几十座城镇上百座村庄以及其上生活的几十万臣民。
这些顶层地主,其实才跟欧洲意义上的贵族相当。如果放在欧洲,他们可能会成为某个掌握实权的骑士领领主,甚至公国的大公,甚至某些国王掌握的土地和人口也没有他们多。
但他们在波兰都只是贵族的一员,跟其他大小不一的贵族议员一起开会,一起决定波兰的政策。
这些贵族们掌控的波兰一直就没什么民族情节,历史上他们由于受到周边国家的威胁,又不肯做出实质性改革,让波兰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于是他们不断的对周边国家示好,他们拥有选举国王的权力,于是他们一次次选择国外的大贵族作为他们的国王,目的是希望用波兰国王的帽子,化解这些国家对波兰的威胁。于是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德国人、瑞典人都先后做过波兰人的国王。
后来被瓜分后,这些大地主开始接受了俄普奥三国相应的头衔,接受了伯爵、男爵之类的身份。之后长期的依附关系,让这些贵族变得油滑,跟三国上层联系紧密,三国靠他们统治波兰,他们靠三国上层保证他们的地位。
这些大贵族早就变得没有什么斗争精神,现在在波兰王国中,这些头顶俄普奥三国不同时期授予的伯爵、男爵爵位的贵族,进入了议会,组成了上议院,指望他们跟王权斗争,那是不现实的。
而下议院,由纳税人选出来的议员,多数都是资产阶层,这些人不但不反国王,恰恰相反,正是他们在呼吁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现在普鲁士人给了他们一个独立的波兰,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对。那一套套在普鲁士实行已久,让普鲁士变成强国的制度,他们又什么理由拒绝。普鲁士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制度,虽然比英国和法国保守,但比之俄国和奥地利,却是大有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