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这一次也不例外,当女王对趴在她身上起伏的丈夫说,乌拉尔王国的军事化十分有必要,但却成本太大,如果不能让军事力量转为实际利益,维持军事化就毫无道理,可不维持军事化,又无法自保,因此她建议乌拉尔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介入俄国跟普奥的战争,而正在兴头上的丈夫,非常不耐烦的说“你看着办就好了”,当女大公随手将文件交给国王签字的时候,国王都懒得看内容,马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继续做他爱做的事情。
文官们自然是反对的,但乌拉尔继承的,是一整套中国政治制度,说不好听点,这就是欧洲人批判的最野蛮的君主制度,君主的权力,比欧洲权力最大的沙皇的权力都大。只要女王和国王同意,官员们必须服从,他们最大的抵制措施,也就是辞官,或者集体辞官,而战和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反对,官员们是无法像科举制改革那样,因为保卫孔教的统一信仰而采取集体行动的,加上奥尔加已经笼络到的一些官员,基本上她已经获得了进行战争的力量。
在国王缺席的内阁会议上,奥尔加将参战的态度表明之后,果然有一群文官反对,但是奥尔加舌战群儒,用她尚不流利的汉语跟这些人辩论,告诉他们帮助俄国好处多多,一旦俄国失败,乌拉尔也就完蛋了,她告诉这些文官,一旦俄国战败,几千万俄国难民会淹没乌拉尔王国,这才吓住了大多数官员,许多老官僚对当年俄国饥荒时期,那些想方设法往乌拉尔地区跑的难民有深刻印象,那可真是一群随时可能为了一口吃的杀人的野兽。
秘密会议通过之后,奥尔加迅速拿出了国王已经签署好的命令,要求进行总动员,所有后备兵员即可进入軍队,从中国采购新式步枪和火炮,做好战争准备。
乌拉尔的总动员,顿时让世界关注,却又让全世界都摸不着头脑。
大家并不知道这个国家的动员意图,因为公开的说法是进行演习。
但所有国家都知道,这是进行战争准备,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国要打仗了。
跟谁打?
一开始还有各种猜疑,因为这个国家的地位太特殊,她是一个中俄两强妥协后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国和俄国公有的傀儡。英国人对中国的猜疑已经到了一种神经质的程度,他们甚至担心这是中国人对欧洲有野心,担心乌拉尔会对俄国动手。
但更普遍的认为是,俄国公主奥尔加控制了这个国家,她打算援助自己的祖国。
钱业公司,可不是后世某种财务公司,其实就是现代语境中的银行,而且是股份制银行。
周琅期盼中的商业文化,是以商业公司的形势成熟的。而周琅看到这些情况之后,不断的给予成立股份商业公司降低门槛。先是把特许公司的权力从国家下放到了各省,之后又允许府县都可以许可成立股份公司,也允许城里非垄断性质的公司。
结果这些年公司多如牛毛,也迅速覆盖了各行各业。这些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债券,大大繁荣了金融市场。
其中最特殊的公司,就是钱业公司,它的出现并不比其他公司完,几乎是在公司权限下放不久之后,就开始出现,不到十年时间,就野火燎原一般的覆盖了整个金融体系。
经过几次金融危机的大浪淘沙之后,现在中国私营性质的钱庄、当铺已经非常少了,但凡有些实力的金融机构,都将自己改组成了钱业公司。一开始名字很不一致,有的叫做当业公司,主营当铺业务,还有叫金钱公司的,负责金钱汇兑,米钱公司的,他们兼营大米业,起源是那些小规模的钱米铺子。
大浪淘沙,多次金融危机,尤其是十年前的战争期间,全世界经济都很萧条,大量的股份制金融公司破产倒闭,公行加强了金钱行业的监管,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管理章程,这些股份制的金融公司,比普通股份制公司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督,他们的风险控制体系,存房贷比例,都受到严格限制。
规范化的管理,并没有影响到金融业的发展,反而让撑过危机的大量金融公司飞速的扩张起来。他们利用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又将资本投放市场,赚取利润。不管是融资,还是盈利,都比自有资金规模要大的多。在经济增长期,他们的发展是最好的。
而且经过整顿和兼并之后,名字也日趋统一,除了一些老字号的钱庄、当铺之外,大多数金融公司都叫做钱业公司,于是钱业公司也就成了股份制银行的同义词。
早在钱业公司崛起之前,中国的金融行业,钱庄、当铺就已经开始了综合性金融业务,当铺也不止是做抵押贷款业务,钱庄也不仅仅是零钱找换业务,而是都经营存款、放款,抵押、兑换等业务。
钱业公司基于这些综合性金融业务,迅速成长起来,他们的名字主要是基于各地地名,诸如祁县钱业公司、泾阳钱业公司这样的小县城起家的钱业公司规模也相当庞大,但最大的那批钱业公司,依然是各省批准的大钱业公司,最大的是广东钱业公司,江宁钱业公司。
这些钱业公司都可以通过签发支票、承兑汇票等方式,创造货币,扩大自己的资本,但都不具备法定的发行货币的权力。
晋商一直就是钱业里最大的一支势力,山陕会馆的成员中,就有经营钱业的家族,他们提出在乌拉尔成立钱业公司,并且以发行钞票的权力,作为替乌拉尔王国融资的条件,这让奥尔加女王犹豫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