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当地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掌握了制海权,加上实力更强,俄国获胜,也就没人怀疑了。
“我听说俄国在克里米亚半岛打的并不好!”
林傲却想到了另外的问题。
“奥斯曼帝国这次让人刮目相看啊,在克里米亚的奥斯曼軍队都是普鲁士军官指挥的,一个普鲁士的上尉,叫做毛奇!这也许就是原因,普鲁士的軍队还是值得信赖的。”
英国武官说道。
法国武官冷哼:“普鲁士人吗,纪律还值得称道,但指挥水平,我并不看好。也许是进攻克里米亚的俄军军官同样鲁莽吧。”
作为碾压过普鲁士的法国的武官,他有资格这么平叛,在跟拿破仑的战争中,普鲁士人的指挥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或者说相比拿破仑的军事才华,整个时代的军官都黯然失色。
林傲对欧洲的军事并没有什么迷信,反倒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价。
“如果俄国无法攻占克里米亚半岛,他们的后方始终会受到威胁,克里米亚半岛的奥斯曼軍队随时可以切断第聂伯河。俄军就无法大规模推进,在克里米亚半岛被俄军攻占前,他们不太可能向奥地利腹地推进!”
“这不是迟早的事情吗,也许就在我们谈论的时候,俄国人已经攻占了克里米亚半岛,已经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里开香槟了。毕竟他们掌握着制海权,而那座要塞现在是处于围困状态的。”
法国武官说道,法国武官很确信在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奥斯曼軍队支撑不了多久。
其实各自都有立场,法国尽管因为波拿巴家族的复辟,现在国家相对团结,尤其是軍队,又一次欢欣鼓舞的能够站在拿破仑的旗帜下战斗,可又因为普鲁士和奥地利支持波拿巴家族复辟,导致法国无法干涉这场战争,一旦普鲁士获胜,就能在波兰方向大大扩张,奥地利也能在乌克兰方向扩张。作为邻国,普奥始终是法国在陆地上的直接竞争对手,法国并不想看到普奥的强大。
英国却因为目前俄国推进的顺利,更希望普鲁士军官带领下的奥斯曼軍队能够挡住俄军的进军,让俄国不至于轻易扩张。
但谁说了都不算,随着俄国确立了在多瑙河下游三角洲的占领之后,克里米亚半岛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当时是在南线图尔盖河战线上,跟个别英军交战中碰到过这种高伤亡率的情况。不过我没有碰到这种情况。当时还以为是二线部队作战能力不行,后来俘虏了一些英国士兵后,我们才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装备了新式武器。”
林傲边回忆边说。
众人都来了兴趣:“什么新式武器?”
林傲苦笑:“其实也不新了,列国现在也都普遍装备了,线膛步枪而已。”
“来复枪?”
众人点点头,能做武官,多少都是有斤两的,毕竟他们要负责收集所在国的军事信息,本身就是半个情报人员,如果是蠢货,对军事知识一知半解,根本无法胜任。
现在的高伤亡率,他们也能看出来是威力更大的线膛枪造成的。
以前的滑膛枪精度差,大家采用密集队形目的是增加火力密度,在有效射程只有50米的滑膛枪射击下,死于子弹的人不太可能超过一半。但现在各国装备的线膛步枪有效射程已经达到400米,依然以密集队列的形势集中火力,在两三百米距离上达到的射击效果,其实跟英国人20米内开枪的细红线战术已经差不多了,杀伤不高才怪了。
十年,仅仅十年时间,连俄国人都装备了线膛枪,主要原因还是英国对步枪技术做了革新,让线膛枪变得更容易操作了。
以前的线膛步枪,因为枪管刻线,又要保持子弹跟枪膛的紧密,因此装填特别困难,需要用木槌将铅弹敲入枪膛,装填速度十分缓慢,因此只有精锐的射击軍才会装备线膛枪,用来狙杀最有分量的目标,比如军官。因此七年战争中的英国指挥官伍尔夫才会穿士兵军服,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的神枪手们狙击了为数众多的英国指挥官。可线膛枪的弊端,仍旧让它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武器,而无法作为主战枪支。
英国人对线膛枪的改进,主要是基于子弹,而不是枪支本身。其实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米尼弹,不过米尼弹是法国人的设计,米尼是一个法国名字,所以有米尼弹的名称。但最早的革新还是英国人做出的,只是历史上英国人没有采纳本国人的设计,不是因为设计有缺陷,只是英国官僚的保守,结果法国率先装备,等法国装备了米尼弹之后,英国军器局的官僚反而拨付巨款向法国人购买了专利。但事实上英国人早就在二十年前做出了同样的设计。
之所以革新是英国人最先做出的,一来是英国人扔上这个时代最大的发明创造诞生国,二来新弹药的原理是来自印度的传统武器。在英属印度南部的一些部落中,有一种叫做吹箭的武器,原理就是用吹管把飞针吹出去伤人。很多小孩子都会制作这种玩具,但威力有限,因为吹管显然不可能跟飞针保持紧密,大量漏风的情况下,能吹个几米就算肺活量大了。
可印度人的飞针却是一种杀人的武器,也许是吃过飞针的亏,英国軍官对这种武器进行了有兴趣的研究,发现他们是靠用柔软而有弹性的木髓做成的飞针尾部保证气密性的,当士兵向吹管吹入空气后,空心木髓膨胀,然后紧贴吹管,结果射程大增。
受此启发,1823年英国第34团的诺顿上尉将其应用到火枪弹丸中,创造出了圆锥形底部扩张弹,铅弹加工成尾部空心,头部锥形的样式,开火后,火药气体进入尾部,铅弹在受到压力下开始膨胀,然后紧贴线膛。这样就可以把子弹做的小于枪管,容易装填,解决了线膛枪的装填困难。
诺顿的这种设计还是有很大的缺陷,因为空心铅弹容易变形,不一定会卡住线膛,依然会漏气。到了1836年,伦敦的制枪师格林尔改进了诺顿上尉的弹丸,在它的底部加了一个锥形的木栓。火药先挤压木栓,锥形木栓钻入空枪锥形弹丸,让弹丸膨胀,贴近线膛。其实已经跟法国人在1849年设计的米尼弹一样了,历史上,英国发明家们很积极,但官僚往往保守,最后反而是让法国人率先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