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减轻俄国的赔款压力。毕竟俄国要承担十亿英镑的赔款,对他们来说几乎难以承受,以目前俄国的状态,估计还钱不太容易。这样俄国只需要赔偿五千万两黄金,折合英镑两亿多而已,俄国人还是赔的起的,慢慢还就是了。
如此,英国跟尼古拉一世政府的阻挡中国向欧洲扩张的协议也就破产了,英国人独木难支,要么继续跟中国开战,要么只能默认这种现状。中国不是法国,中国政府也不执行封锁政策,在无法阻挡中国势力进入欧洲的情况下,英国也愿意通过和平协议恢复关系。当然如果中国既不跟英国进行贸易,英国海军又能在全球压制中国海军的话,英国人同样是不会和平的,会持续的把这场战争打下去。
一切都按照中国构想的来了,那么也就没什么必要坚持,俄国这个死结解开之后,各方迅速签订各种条约,最后各方一起签订了《南京会议最后议定书》,第二次南京体系就算建立起来。
应斯佩兰斯基的要求,周琅下令,尽快释放俄国俘虏,春耕就快到了,如果再耽误,俄国人就真该饿死了。中国也迅速开始进入复员軍队,恢复生产阶段,毕竟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农村减产虽然没有俄国那么恐怖,但也减少了十分之一,影响很大。
其他国家都按照正常程序,完成换约工作,可是俄国的工作却进行的很慢。
原来沙皇拒绝在割让领土的条约上签字,在国际条约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沙皇反悔,让最后一道合法手续无法完成,而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战后阶段,甚至释放了大量俄国俘虏,再进行重新动员会产生混乱。
没想到玩政治玩了一辈子的周琅,竟然会在政治上,被沙皇摆了一道。
高加索地区,由于靠近黑海,气候并没有俄国北方那么严酷,所以英军突然投降之后,俄军当时陷入国内混乱,沙皇调了大量軍队赶赴北方镇压叛乱,这一带一时陷入权力真空,更显的混乱。
奥斯曼帝国趁势占据了克里米亚半岛,但对他们无法获得的其他土地不感兴趣,中国軍队则从黑海沿岸登陆,迅速占据了其他地方。斯佩兰斯基到达这里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进行什么战斗,稳定这里的秩序,也只不过是斯佩兰斯基不愿意看到混乱再制造更多的伤害。他其实也知道,这里已经失去了。
根据协议,察里津(伏尔加格勒)却是未来俄国可以保存的领土,也是最南方的一个大城市,所以斯佩兰斯基希望控制这里,作为将来北进建立政权的基地。
但察里津守军拒绝投降,伏尔加格勒虽然没有哈萨克内陆和西伯利亚那么寒冷,但此时的气温也在零下十度左右,这时候打仗,武器都不太好使。斯佩兰斯基也只是派遣了少量骑兵前去沟通,并不打算真的开战。
守军拒绝投降的情况下,斯佩兰斯基也只能叹息,他认为继续战争,只是徒增伤亡,让俄罗斯民族的血多流一些,除此,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在高加索一带斯佩兰斯基也不是全无收获,他开始在黑海沿岸城市大规模招募人才,为将来的政府储备行政官员。作为俄国商业文化较为发达的沿海港口城市,受过教育工商业中产阶层相对还是比较多的,这些人也很适合作为官僚。
因此斯佩兰斯基招募了大量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希腊侨民,甚至也有一批犹太人。这些人才迅速丰富斯佩兰斯基的政权,成为斯佩兰斯基政权的第一批中基层官员。而高层官员,则是那批跟随斯佩兰斯基流亡中国,或者被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政治人物。
伏加尔河地区最寒冷的1月份很快就过去了,中俄双方依然没有就领土问题达成共识,而此时高加索一带的中国軍队已经可以行动,满清軍队也被邀请进入了这一地区,奥斯曼帝国则暂时决定不采取军事行动。
在冬季结束之前,其实中国就有可能率先在俄国南方发动攻势,斯佩兰斯基一直在努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结果,俄国高层派人来跟他接触,沙皇愿意邀请斯佩兰斯基去彼得堡执政,但希望斯佩兰斯基能够结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