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节 战略相持

但对俄国来说,这场战争势在必行,俄国要摆脱中国的控制,就必须进行这场战争。

在开战前的许多年里,俄国社会精英都开始认识到,他们在被中国控制,通过经济势力的渗透,中国人掌握了俄国的铁路,俄国的矿山,中国商品充斥了俄国的市场,中国债务压垮了俄国的财政。让俄国始终无法放开手脚,想摆脱这种控制,除了跟中国打一仗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英国的支持是一个良机,英国人促成了美国和西班牙的联合,如果加上俄国,总人口超过1亿,虽然依然无法跟中国相比,但差距已经不是无法克复的,只要西方軍队能取得技术上的优势,那么就能够击败中国人,然后逼迫中国人做出让步。

灭亡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参战各国没有一个有这种念头,所有国家的唯一目的,就是逼迫中国退让,打断中国在各个方向扩张的脚步。俄国的目的是重新夺回国内的铁路、矿山,已经重新取得对中亚的控制权。达到这些目的之后,俄国愿意继续跟中国保持友好,以后俄国绝不会再向东方看一眼,然后全力向西。

俄国认为达到这些目的,只需要几场大会战的胜利,将中国軍队从中亚草原驱逐出去,让哈萨克这个地理上跟俄国南方平原连为一体的草原地区回到俄国手里,将中俄两国的国界以中国西部地区高达雄峻的天山、阿尔泰山等山脉划分,俄国很难通过这些自然地形,把俄国国土推进到这里,也是一个极限。

但俄国人没想到战争会发展成如今的局势,他们确实取得了几场战役的胜利,但都不是决定性的,并没有歼灭中国軍队主力,现在看来,即便消灭了几只中国主力軍队,恐怕这场战争也不会结束。中国人对哈萨克领土的看重,让俄国都感到诧异。他们竟然进行了全国性的动员,武装了900万軍队,让他们的兵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那时候俄国就开始后悔,而那时候战争才刚刚开始,但那时候俄国依然信心满满,他们不相信900万軍队能够发挥出什么战斗力,更相信那是900万农民。可之后他们发现,中国人让人发指的并没有把人堆上来,而是耐心对这些从农村征集的士兵进行不断的训练,一直训练了半年,才开始把他们派上前线。并且不是让这些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单独作战,而是用来补充前线軍队的伤亡。

战争打了半年之后,其实俄国就开始寻求和平的机会,但通过各种中立国转达的意图,不知道是中国人没有领会,还是他们根本不想要和平,他们根本没有回复,而是一个劲的加强前线兵力。

这时俄国人骑虎难下,而且他们不得不继续加大投入,因为现在他们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就在不久之前,中国政府开始宣布,他们最低的战争目标:灭亡俄国!

周琅相信儿子的判断,不是感情用事,因为满清领事发来的警告,也只是说有可能,希望做好计划,但距离采取行动还远,因为满清并没有行动,之所以判断满清有可能行动,是因为英国人在设拉子的活动又开始活跃,满清上下跟英国的交往再次变得密切。

很显然英国人希望通过拉拢满清参战,从而彻底取得在中亚地区的优势,英国人开出的支票越来也慷慨,除了愿意提供满清参战的大多数军费之外,还开始用印度的土地吸引满清,他承诺满清出兵先将中国人从中亚地区击退之后,英属印度军队愿意跟满清軍队联合消灭印度河流域的中国軍队,然后以印度河为界划分两国国土。

印度河流域的领土,对任何时期占领阿富汗和波斯的势力来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波斯和阿富汗,历史上就是入侵印度河流域的主力。就是因为这里富庶,而且在中国人的经营下,这里比历史上更加富庶,人口高达四千多万,是整个满清的两倍,占领这里之后,满清国力会更强大。而且这里也是优良的农耕土地,足以让满清的经济彻底摆脱游牧成分,转化为一个农耕占绝对优势的经济体,而这是满清官僚集团一直努力的方向。

但满清的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之手,军事决议的权力受到官僚集团的影响很小,军机处几乎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由于从顺治时代起,满清经历的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都是相对强势的君主,导致官僚文化中,早就失去了大臣跟皇帝博弈的因素,一切都是乾纲独断,臣子们都自称奴才,所以皇帝的想法决定性很大。

而皇帝的想法,英国人无法改变。

道光密切的注视着一切,说实话,他多次险些改变主意,尤其是当看到中国人丢失了整个哈萨克之后,他跟大臣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一旦这场战争,中国势力彻底退出中亚,对大清会有多大的好处。一旦中国从西域收缩回去,就像恒罗斯之战后那样,中亚将是俄国和大清的势力,这无疑是极高的,在满清君臣看来,俄国永远没有中国带给他们的压力大。

但是大清参与这件事能得到什么好处?把中国从中亚驱逐出去,俄国将得到最大好处,英国人承诺的印度河流域十分吸引人,可没那么好拿。目前英国在印度的作战并不顺利,英属印度跟非洲公司在印度鏖战,不分胜负,而且印度完全被中国水师封锁,经济凋敝。他们连中国一个商业公司都打不过,哪里来的勇气大言不惭厚颜无耻的说要把整个印度河交给大清呢。

所以讨论也没有结果,大臣们只会磕头让皇帝圣裁。

在英国的外交活动下,中国外交官也不是没有作为,他们也在许下各种承诺。

其中最大的是一个,是暗示支持满清吞并希瓦汗国。

希瓦汗国位于咸海和阿姆河之间,夹在中国的哈萨克和满清之间。这是一个已经日趋没落的小国,按照草原传统,向中国和满清两面纳贡,在夹缝中生存。要说对这里影响强弱,中国还比满清要高,因为满清的商业势力薄弱,中国商业势力渗透的更厉害。

可是跟满清有一些纠纷,主要是逃人问题,许多满清境内的包衣不堪忍受主子的欺压,都会跑到希瓦汗国,虽然对方只要满清提出要求,大多数时候会遣送回来,但也有一些隐匿一直没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