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节 您指挥的是民兵

印第安人什么时候有了大规模正面作战的能力?史考特不清楚。但是他赫然发现,他面对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之前他用3万兵力借助河流交汇的三角地形包围中国軍队“主力”,现在他们反而被包围在了这个三角地带。

但史考特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他的主力把敌人“主力”已经逼近了一处河湾,对方丢弃了所有大炮和辎重,步兵拥挤在河滩上,完全失去了阵形,少部分已经往河里跳,希望能爬上人满为患的小船。

史考特无法放弃眼前的美味,于是他抽调了五千兵力,用于增援后方作战,主力继续进攻河滩上的中国“主力”,结果后路继续战败,他一面压缩中国“主力”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印第安人”也在压缩他的活动范围,形成了一个夹心饼的形势。

史考特成功攻占了河滩俘虏了六千未来的及逃走的敌军“主力”,但为时已晚,他也失去了最后突围的机会,他的軍队被比如了三角地带,而且损失了三千兵力。但史考特依然信心满满,他依然拥有2万多軍队,敌人充其量也就2万人。

史考特打算重新整队,再打一场正面战斗,但对方还是没有给他机会。两万敌军在后方开挖壕沟,修筑壁垒,同时这些“印第安人”的大炮未免太多了一些,不断轰击史考特的部队。

等到史考特重整队形,开始发动攻击的时候,敌人的壕沟和壁垒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对方的炮兵对己方炮兵的打击很严重,大量在河滩湿地中的大炮被摧毁,无法移动。

史考特命令步兵反复冲击,都无法奈何对方的壕沟壁垒,对方又坚决不肯正面决战。竟然就这样将史考特比如了绝境。

而此时史考特已经发现,他似乎上当了。挡在他后路上的“印第安人”根本就不是印第安人,他俘虏的中国“主力”才是真正的印第安人,狡猾的中国人竟然把自己的軍队跟印第安人换了服装。用1万印第安人在河滩地带吸引自己,主力却绕道后方包围了自己!

僵持了十天之后,史考特发现自己确实无法突破对方的壕沟壁垒,物资补给断绝,加上对方的炮兵持续不断的轰击,已经给己方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史考特在确认他得不到援军之后,选择了投降!

黄求还很大气的夸赞拜将:“你指挥的是一支正规军!”

他把英国人评价美国軍队,同时让美国人骄傲的这句话再次送给了史考特。

但史考特并不高兴,讥讽道:“您指挥的是一支民兵!”

黄求还的帅帐中,正坐着一个穿着相当体面的美国将军,他面色阴沉,他不得不阴沉,因为他是来投降的。

美国将军叫做温菲尔德·史考特,他并不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而是美国功勋将领之一。他的功勋来自1812年的英美战争,虽然那次战争,美国人打的很丢人,但史考特却颇有出彩之处。

1812年战争时候的美军,是一支以民兵为主的軍队,训练不够充分,军纪不够严格,武器弹药不够充足,军事素养十分低下,被当时的英军军官普遍看不起。

而在战场上也确实如此,英国正规军往往能以更少的兵力,击溃数量庞大的美国民兵,华盛顿的丢失,就是在美军占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少量英军从海路突袭攻占的。

可是史考特在水牛城,却跟强大的英军打了一个旗鼓相当,甚至略胜英军,他的成名之战叫做奇帕瓦战役。

战争中,温菲尔德·史考特奉命率领一支美军尼亚加拉河上的水牛城。这只部队抵达水牛城之前,确实相当于民兵,存在各种问题,但确实是按照美国正规軍队组建的,人数1300多人,分为四个步兵团。

在水牛城里,史考特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他以法国革命军的军训指南为基础,让其部队每天操练十个小时,撤换没有效率的军官,整肃军纪,改善军营环境卫生。这一系列的措施对战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特别是环境卫生的改善使士兵罹病的机率大为降低。

完成军事改革的美军之后跟英国軍队进行了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史考特带领1300美军,击退了来犯的1500英军。

其实这次胜利,主要是英国指挥官太过大意所致,由于看不起美国民兵,在炮火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草率的让全军发动进攻,以为美军会像之前一样,轻易溃败。结果美军在炮火之下竟然始终保持阵形,给了傲慢的英国人吃了一阵阵排枪,让对方损失惨重之下不得不撤退。

最后英国指挥官惊讶的说道:“天啊!他们都是正规军!”

从此美国有了正规军!

应该说史考特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都是在水准之上的,但他却吃了败仗。

作为名宿,他是带着美国政府殷切的希望率兵抵达西部的,他带来了三万美国武装最精良的部队抵达芝加哥前线的,此前中国的两支军队,从北边的圣保罗和南边的圣路易斯方向会师于芝加哥,将芝加哥这座美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包围了起来。

史考特派兵进入芝加哥后,很快就接了芝加哥之围,对于控制着五大湖区水路的美军来说,芝加哥并不是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