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更加犹豫了,古来灭国,最容易的,也就是八旗入关了,李自成摧毁了明王朝,清军尚且用了数十年才灭亡了南明残余。史上灭亡中原王朝,通过一场战争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河西走廊、潼关、黄河、长江,这些险要哪一个不是要经过常年累月争夺才能拿下的地方。英国、俄国有这个耐心吗?
他跟英国领事讨论过,英国人也完全没有灭亡大周的想法,他们的战略是,英国皇家海军消灭大周水师,英俄清三国联军进军伊犁,然后逼迫大周将伊犁割让给大清,将哈萨克割让给俄国。
这样一来,大周距离欧洲就远了,可大周跟大清的距离就更近了。大清占据了伊犁,对大周来说,就相当于当年准格尔之于大清,大清在康雍乾三朝,不断对准格尔勇兵,光是乾隆朝就发动了三次大战,最后灭绝了准格尔部,一想到乾隆灭准格尔的惨烈,道光就感到不寒而栗。
但伊犁确实是一块肥肉,而且深受汉人文化影响的道光,内心深处也确实没有失去逐鹿中原的野望,此次实在是一个天赐良机。
他不甘心道:“大周若战败,必然元气大伤。或如唐之恒罗斯,永无西顾之力!”
周成功苦笑了起来。
道光询问其意。
周成功叹道:“陛下听过二世而亡,可曾听闻一世而衰的典故否?”
道光想了想,摇了摇头,正统中原王朝似乎还真的没有发生过第一代君主就把国家弄得败亡的故事,秦代二世而亡,隋朝二世而亡,是后世王朝铭记的前车之鉴。以道光的看法,大周皇帝周琅的作为,跟历代开国君主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夸张一点说,已经超越了汉唐盛世,大周国土之广大,旷古烁今。人丁之繁盛,更是远胜汉唐。国君是明军,国势是盛世,这样一个国家二世而亡都不可想象,指望第一代就衰败,几乎不可能。
道光有些失落,本以为是一个好机会,却不敢下手。嘉庆爷带着他们远遁西域,可是道光很清楚,嘉庆从没有放弃过反攻中原的心结,按照满清传统,他读过历代君王的起居注,嘉庆在日常生活中,不时感慨中原往事,他牢记在心。
看到道光的表情,周成功叹道:“陛下,切莫因小失大。此次绝不是机而是危,吾父皇尚未驾崩。陛下得三思啊!”
道光叹了口气,是啊,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周琅这个开过皇帝还没死,他没死,中国就不可轻侮。
想到这里,道光对周成功叹道:“你是一个成功的说客。”
周成功却不认同:“陛下,我绝非是中国的说客。而是来为陛下计的。我有三策,陛下可愿一听?”
道光拱手道:“洗耳恭听!”
英国人想多了,事情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复杂,还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
周成功拜访满清帝国,并不是中国邀请他们这么做的,他只是觉得他有一个机会而已。
周成功一直将满清看作自己最重要的盟友,原因是两国有一个共同敌人,奥斯曼帝国。
他来游说道光,虽然有为自己祖国争取利益的考虑,但主要还是为了他,为了希腊。
他就是希腊,希腊就是他,他已经很成功的建立起了一个政治身份。
加入满清加入英国一方,开始向中国开战的话,周成功认为,这对中国只是一个麻烦,但对满清却是一个灾难。满清帝国有可能因此而分崩离析,这样希腊就将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友。
所以他从希腊外交部门得知满清参与攻打中国的迹象开始明朗之后,就决定来满清进行一次访问。
他是从黑海海岸登陆的,因为满清修通了巴统到设拉子的铁路,这是交由欧洲公司负责修筑的,巴统也因为这条铁路,从一个军事要塞,发展成了满清在黑海最大的港口城市。
跟所有黑海沿岸城市一样,这里也生活着大量希腊商人。由于两国良好的关系,希腊船队承担了巴统最大的运输业务。
通过铁路,周成功就能感受到满清对中国复杂的态度。他们对铁路的态度并不积极,但是也修建了多条铁路线,而且都是委托中国公司帮忙修建。从设拉子有通往巴格达的铁路,有通往阿富汗地区的铁路,唯独没有通往中国边境的铁路。他们也始终没有接受哈萨克铁路线向他们的国土延伸。显然满清在担心,中国通过铁路向满清快速的进攻。
在周成功看来,满清这个国家,经济落后,但却不贫瘠。不提两河流域的农业开发,中亚地区的羊毛和牛羊皮革产量也十分巨大,落后的只是商业。虽然占领波斯之后,他们放弃了过去国家控制商业的做法,汉八旗和波斯八旗中开始分化出大量商人,但短时间内,还无法出现发达的商业文化,也没有成熟的商业群体,大量中小商人还无法跟国外的大型商业集团竞争。满清的商业严重控制在外国商业势力手里,最强大的是中国商业势力,欧洲公司、非洲公司都在满清拥有大量特权,英国商业势力第二,希腊已经排到了第三,第四则是俄国商人集团。
满清本国商人群体,只是这些大商业势力的附庸,他们是零售商,他们收集满清相对丰富的物产,然后批发给这些外国商业势力,或者从外国商业势力手里批发商品,然后在本国零售。他们没有能力建立起超越国界的渠道网络,只能将外贸中利润最大的部分让给外国势力。
工业上更是落后,除了采用成套西式设备打造的军工体系外,民用工业几乎为零。这样的国家形态,比过去当地的游牧集团先进,但比周边的其他国家落后,甚至奥斯曼帝国和埃及阿里王朝的工业都比满清更有基础。
他们的军事实力是很强,而且官府继承的是农业管理思想,重视农业生产,至少他们自己认为,他们不依赖外贸,贸易带给他们的,只是金银而已。可是周成功认为,这样的国家其实很脆弱,真当他们的贸易被封锁后,他们的经济很容易就破产,出现各种社会问题,最后是政权崩溃。
所以他跟道光进行了一番开诚布公的交谈。
周成功基于经济学原理的游说并没有打动道光,因为现在的道光,虽然跟历史上的道光不一样,接触了一些西方治国思想,但主要还是传统中国的统治哲学,他并不认为他的国家会因为贸易而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