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任后,立刻调整政策,谋求和平。包括跟拿破仑的和平,恰好此时美国和中国联合发出倡议,邀请英国、法国来参加关于北美的和平会议,美国人故意不邀请普鲁士,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任何第三方势力阻挡在北美之外。
至于法国,也是支持美国的,只要拿破仑不回国,爱待哪待哪。
在英法中美四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上,显而易见,都是支持拿破仑的势力,英国又意在和平,不想继续打仗了。
结果会议很快就取得了成果。
英国承认拿破仑对法语区的统治,法国人坚决要求拿破仑去掉新法兰西帝国的称谓,也反对任何用法兰西的名字,英国则反对使用加拿大为国名,最后确认拿破仑的国家为魁北克王国。
由于这个国王占有圣劳伦斯河的通航位置,英国强烈要求四方确认英国拥有在圣劳伦斯河上无条件的通行权,任何国家不得影响英国商船的通航。
至于拿破仑势力,甚至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他的命运被四大强国决定了。
会后拿破仑承认了会议的决议,派代表来签了字,美洲地区恢复了和平。
拿破仑得到了一个国家,英国恢复了英语区的统治,美国驱逐了第三方势力的进入,普鲁士一无所获,只得到了英国保证他们在英属领地的自由贸易权,法国则让各方担保,拿破仑不会返回欧洲。
只是在英属领地西部地区,美国跟英国仍然有争议,现在争议扩大了,因为中国也进入了这一地区。
美国跟中国在中部大平原地区的划分,在南方从阿肯色河跟密西西比河交汇处一直到大海,归美国所有,这是经过激烈谈判后的划分,之前美国人坚持要将圣路易斯以南直到大海的密西西比河两岸都划归美国所有,皇太子的团队不惜以战争威胁,最终才将美国要求独占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北部界限限制在阿肯色河。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已经沿着阿肯色河流域,扩展到了密西西比河,双方在这一带的据点犬牙交错。阿肯色以南,居民是印第安人,法理上的主权归属西班牙,是西班牙的新墨西哥州控制区。
中部地区,从阿肯色河与密西西比河交汇处往北,直到明尼苏达河与密西西比河交汇处,双方以密西西比河干流为边界。这里中国有一个不利的地方在于,美国人在明尼苏达河跟密西西比河交汇处建立了殖民据点,这就是后来的明尼阿波利斯,这里成了美军的一个据点,叫做内灵堡,明尼苏达河一直是美国拓荒者进入西北部地区猎取毛皮的通道。而中国人在这里并没有建立据点,只是在明尼苏达河两岸各有一个据点。
中国放弃明尼苏达河北岸的军事据点,美国愿意放弃南岸的据点,双方以密西西比河、明尼苏达河为界河。明尼苏达河位于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之间,发源于大石湖。大石湖北方还有一条河,叫做雷德河,几乎正南向北流入英属北美,跟明尼苏达河隔了一道分水岭,一条往南流,一条往北流,因此美国主张北方边界以雷德河为界。这也是后世美国的明尼苏达州河北达科他州的分界线。
由于明尼苏达河是美国进入西北地区猎取皮毛的通道,经济价值十分重要,美国力争美国猎人有权通过明尼苏达河往北猎取皮毛,相对应的中国争取到了通过密西西比河出海的权力,同时也向美国保证不谋求墨西哥湾出海口的权力。
达成这些协议之后,老实说美国人做出的让步更大一些,因为美洲公司翻越落基山脉进入美国中部大平原比美国困难的多,目前建立的据点也比美国少很多,因此附加条款上做了很大让步,比如跟美国结盟,除非经过两国同意,阻止任何第三方势力进入北美,针对的就是目前的普鲁士。
中国保证,如果美国在北美跟任何第三国进入战争状态,中国将保持善意中立,不得与美国的敌人结盟。同样中国如果与第三国进入战争状态,美国也将保持善意中立。这避免了美国一旦跟英普两国发生战争,中国从背后进攻的窘境。对中国的意义则不大,因为目前中国在美洲西岸几乎没有敌手,墨西哥的西班牙人绝不敢挑战中国,英法等强国想进攻这里,得跨过太平洋,除非把中国本土击败了,否则进攻北美西岸就是一个笑话。
所以这一条可以看作是对美国的让步。
同时美国还和皇太子就目前北美形势达成了一致,除了针对普鲁士以及其他欧洲势力进入北美的共识之外,双方默认接受拿破仑对法语区的统治,并且联合向其他国家呼吁和平,调停拿破仑跟英普同盟的战争。
这意味着两国接受日后北美由四大实力瓜分,一方是占据北美东岸的美国,一方是占据北美西岸的中国,北方则是英国属地河拿破仑帝国。
双方将邀请各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北美会议,协商相关条约。在会议上,两国保证站在统一立场,若有任何变动,两国必须事先达成一致。
此时的北美战况是,英普同盟收复了被拿破仑攻占的渥太华,这座城市之前拿破仑移交给了美国,城市里其实有一半法语人口,交给美国,是拿破仑对美国的诚意,可美国在欧洲国家强烈的态度面前退缩了,将这里拱手交给了英普同盟的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