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英法结盟之后,奥地利也不用独自作战,法国承诺出兵十万,英国许可提供三万陆军,并提供500万英镑的军事援助,这些可都是白来的。因为奥地利一直对多瑙河下游有野心,想夺取这里,迟早要跟俄国开战,与其独自作战,不如趁现在有盟友的情况下开战。
至于普鲁士、波兰等国,因为惧怕俄国的报复,加上没有争取利益的可能,他们都保持了中立,没有相应奥地利和英国的召唤。
于是英法奥结成同盟,在俄国拒绝撤军之后,对俄国宣战。奥地利作为主力,十五万軍队沿着多瑙河进入了瓦拉几亚公国,俄国軍队逐步抵抗,同时不得不开始从多瑙河西岸的保加利亚境内抽调兵力。
奥斯曼帝国趁势发起反攻,将俄军赶出了保加利亚,化解了伊斯坦布尔的威胁。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开始蹂躏俄国黑海舰队。
局势出现了对俄国一边倒的不利局面,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提前打响了。
出现这个局面,俄国绝对是被梅特涅坑了。
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人真的是孤军奋战,被英法联合暴揍,又被奥地利威胁,以一个贫弱的农奴制帝国,能跟英法等国打两年之久,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尤其是萨瓦斯托波尔要塞,硬是孤军坚守了11个月。
不同的是,俄国意外的得到了中国的支持,在中国发行了3亿卢布债券之后,又得到中国金融集团的支持,承诺继续为他们提供2亿卢布的融资。抵押品则是西伯利亚的开矿权,包括煤炭、铁矿和金矿等有价值的矿藏。
前工业时代,这些矿藏对俄国的重要性,远远赶不上一个地中海出口。
而且俄国跟英法等先进国家的差距,也没有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大,当时英法已经开始普及线膛步枪,俄国人用的是滑膛步枪,英法舰队使用了蒸汽战舰,俄国是风发战舰,英法用铁路运输軍队和物资,俄国用的马车,英法开始建立医院制度,俄国本土作战倒也影响不大。
现在俄军跟英法军用的都是滑膛枪,都是风帆战舰,没有铁路,没有电报,英法奥的軍队有英国提供军事援助,有伦敦金融市场为战争融资,俄国也有中国帮忙融资,俄国人取胜的可能性不大,但比克里米亚坚持更长的时间,则是理所当然的,只要俄国人肯坚持的话。
于是这场战争跟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相比,连周琅都无从预料。
俄国海军在黑海歼灭了奥斯曼舰队,然后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弋,主力軍队则不断向伊斯坦布尔挺进。
奥斯曼帝国也算有种,战争甚至是他们先打响的,在俄军进入奥斯曼多瑙河领土后,他们率先向俄国宣战,背后则获得了英法的支持。
俄国则在中国得到了支持,他们得到中国金融势力帮助发行3亿卢布的承诺,分十年还清,年息7厘,以俄国的信用水平,能借到这个利率的贷款,已经不错了。
沙皇已经稳定了俄国混乱的币值,1卢布含金量确定在0774234克黄金,10卢布大概兑换1英镑,只有中国1两黄金纸币的四十八分之一,但由于中国纸币的坚挺,其实汇率一直在50卢比对1中国两的高位。
沙皇有3000万英镑的借款,这场战争的经费相对充足,加上俄国跟奥地利有协议在先,奥地利不会出兵帮助英法,而且还在跟俄国联合攻打奥斯曼帝国,俄国人相信他们可以占据保加利亚,这样就能突破土耳其海峡的封锁,闯入地中海,大大改善俄国不利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世界航道的中心。
法国波旁王室一直对法国軍队不信任,这几年一直就没有什么军事行动,而且軍队规模一直压缩的很厉害,连二十万都不到,驱除防御本土的卫戍部队,能用来对外征战的軍队,绝不超过十万,英国一直依赖欧洲大陆国家进行陆地战争,主要打手是普鲁士,普鲁士在北欧,根本不可能派兵到南欧来,所以英国这一次找不到打手,而且俄国还收到了一条利好消息,英国占领的葡萄牙发生了起义。
拿破仑失败之后,英国人一直赖在葡萄牙不走,不但保持十万人的占领军,而且处处干预葡萄牙内政,建立了一个葡萄牙傀儡政府,督政府。
大量英国商品涌入葡萄牙,来自巴西的殖民地收益断绝,导致葡萄牙经济陷入困境。面对着政治和经济危机,葡萄牙民众在1820年8月24日发动了波尔图起义,推翻了英国人的傀儡葡萄牙督政府,并随后在里斯本举行了选举,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宪会议成立之后,立即向里约热内卢请愿,要求国王若昂六世即刻回国。恢复葡萄牙王室的统治。
俄国判断,英国为了应付葡萄牙人,绝不可能抽调陆军兵力。而英国海军不可能度过俄国封锁的土耳其海峡。这样俄国只需要击败奥斯曼帝国,就能达到冲出黑海的战略目标,这可是彼得大帝时代起,就一直渴望的战略目标啊。
可是俄国人忽略了一个对手,奥地利!
俄国人确实看到了英法的困境,但英国人对自己的弱点更清楚,他们无力跟俄国在南欧进行争夺,可拿破仑战争中夺取的地中海制海权又无法放弃,法国出兵很困难,该地区就只有奥地利有实力制衡俄国。
一时间奥地利成了英法争相拉拢的对象,从之前面对俄国威胁,孤立无援的处境,瞬间就成了一个各国需要依赖的地位。
不得不说梅特涅的外交水平,不愧为俾斯麦之前第一人的称号。他只是小小的利用了一下俄国对地中海的野心,就让英法,尤其是英国不得不拉拢奥地利,而不是之前奥地利要依靠英法抵挡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