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节 俄国被坑的很惨(2)

这一套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虽然长久来看大大阻碍民间工商业发展,可短期内,将农业、工业、商业的所有利益抓在了政府手里,以埃及这样一个富庶的地区做后盾,中央政府掌握的财政力量变得空前强大。

以充足的国家财政做支撑,以强大的中央集权为后盾,他废除传统的雇佣兵制度,实行征兵制;按照欧洲方式改组陆军,聘用西方军事专家训练新军;大力发展海军事业,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创办军官学校以及步兵、炮兵等各种学校。埃及迅速成为中近东地区一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但阿里王朝在外交上,一直打着奥斯曼帝国的大旗,到处帮奥斯曼帝国镇压叛乱,从1811到1818年,连续八年出兵阿拉柏半岛,镇压瓦哈比教派反对奥斯曼人统治的起义,并占领麦加和麦地那,尽管阿里是以奥斯曼帝国的名义,来扩张自己的实力,可他对奥斯曼帝国一直保持着名义上的附属关系,欧洲公司不得不考虑埃及的态度。

果然阿里并不支持欧洲公司占领克里特岛,至于原因并不清楚,总之不可能是阿里所说的他们站在哈里发一边的理由。历史上埃及也是跟奥斯曼帝国组成联军镇压希腊独立战争,其中埃及軍队甚至是主力,派遣了海陆军九万人参战。

欧洲公司还猜测,是阿里王朝并不想让欧洲公司的势力渗透进入地中海,这样欧洲公司就不得不一直依附于埃及的庇护,在埃及的支持下管理苏伊士运河,每年为埃及提供上百万英镑的财政。而且还不得不以埃及作为进出欧洲的后方基地,从埃及采购大量的后勤物资,又为埃及提供数以百万的商业利益。一旦欧洲公司在欧洲立足,对埃及的依赖就会变小,这不是埃及人愿意看到的。

另外有一点,欧洲公司猜测阿里王朝对欧洲也有野心。这几年阿里四处扩张,往东南方向扩张到了阿拉柏半岛,往南沿着尼罗河攻占了苏丹,修建了喀土穆。最近则跟奥斯曼帝国使者往来不断,恐怕已经在商议关于希腊的问题。

阿里王朝不支持欧洲公司,公司的暂时不打算为了克里特岛开罪埃及,因此并没有接受奥地利的联合要求,继续静观其变。

而奥斯曼帝国已经把战争的主要方向调整到保加利亚,而不是镇压希腊独立了。

俄国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奥斯曼軍队节节败退,对方已经进逼伊斯坦布尔,此时保卫首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至于希腊人,已经顾不上了。

第八次俄土战争,提前打响了!

欧洲公司这边很快就发现问题的古怪。

他们收到了奥地利人合作的建议,奥地利以支持希腊独立为立场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他们提出希望奥地利海军可以跟欧洲公司的海上力量合作,支持希腊人的正义战争,可奥地利绝口不提打着同样旗号的俄国。

奥地利人并不试图建立一个针对奥斯曼帝国的,中国欧洲公司、奥地利和俄罗斯的三方联盟,而只是希望跟中国欧洲公司合作。

欧洲公司在欧洲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但并不在欧洲范围内,主要还是在非洲,他们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航路,跟埃及有一定的合作,军事基地却没能建立在埃及国土上,而是在索马里半岛南方的木骨都束(摩加迪沙文名)。

这是一座天然良港,格勒迪苏丹国控制着这里,欧洲公司并没有占领这里,而是跟当地苏丹达成了协议,租界里土地建造码头,作为后勤基地。但由于格勒迪苏丹国拥有相当的实力,所以并没有在这里殖民,也没有建立军事基地,军事基地主要在红海出口的吉布提,当地也是由几个较小的苏丹国统治,但实力都很弱,欧洲公司跟他们签订了保护协议,不干涉他们统治的情况下,控制了港口区域,建立了码头、要塞,建立了军事基地,主要是海军基地。

欧洲公司打造了一支二十艘三级战列舰为主的舰队,为往来商船提供护航服务,这一代的海盗实在是太多了。但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这一点欧洲国家都很清楚。

如果有欧洲公司的配合,奥地利有信心击败奥斯曼帝国的海军。

欧洲公司可以考虑这个建议,至于答不答应,就看奥地利的开价了。奥地利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将希腊人居住的克里特岛交由欧洲公司管辖,这是一个动人的提议,难以拒绝。

欧洲公司一直试图在地中海建立一个自主的基地,之前的目标放在西西里岛,可这座岛屿是按照欧洲政治制度,由西班牙的波旁王朝统治的,法国波旁王朝也已经复辟,夺取这里将会引发西班牙和法国的联合抵制,加上这是对欧洲传统政治的破坏,很可能产生复杂的连锁反应,风险太大。

西西里岛拥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古罗马时代就是罗马的粮食基地,人口稠密,不缺乏劳动力,还是从马赛到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地,控制这里意义重大。

虽然克里特岛卡在爱琴海海口,地理位置同样重要,但希腊、奥斯曼甚至俄国的黑海地区,都不是欧洲公司的主要贸易对象,因此克里特岛的价值有限,并不在考虑中。

但这座岛也不是不能经营,这里也位于苏伊士到法国的航道所经支出,作为欧洲公司的一个立足点的话,对欧洲公司在地中海的商业拓展,也能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