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四节 工业革命扩散

改造传统技术和产业,这是工业革命对效率提升的最直接方式,至于引入新技术,那更多的是伴随着引入新产业进行的,可中国有太多独有的产业,国外也不可能出现同类技术,因此只能通过改革旧机器来提高效率。

不过过于细分的行业,要普及蒸汽动力还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最先应用蒸汽动力的只能是一些大宗商品生产行业,这些行业才更容易形成规模,从而摊薄添置机器的高额固定投资。

其实自棉纺织工业开始工业革命之后,周琅就不太担心中国的未来了,在他看来工业革命基本上是不可能逆转的,这种技术革命一旦开始,只能向前发展,因为他比旧时代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旦出现,不可能回头。

于是后来的丝织业和茶叶领域的工业革命,周琅的关注程度就有所下降,不再过于主动的去推进,而是让他们自然演化。

周琅开始将目光转入一些未来的技术,那些可以跟蒸汽机相媲美的革新,内燃机和电力技术还太远,周琅看不出在内燃机和电力技术之前,还有什么技术会比铁路更能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所以他很早就开始关心铁路。

早在台湾的时候,周琅就向英国人询问过蒸汽机的事情,那时候英国人也没听说过用蒸汽机驱动车辆,他们当时还以为周琅说的是把蒸汽机放在马车上呢。

把蒸汽机放在马车上的方式,显然是错误的使用蒸汽机的方式,蒸汽机的重量让他不适合用作汽车发动机,但是强劲的动力却很适合载重列车,跟铁路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那时候周琅还不具备引入火车的条件,因此就搁置了这个想法很多年,当他统一全国之后,他开始关心火车问题,这时候发现,英国已经有人把蒸汽机装上了马车。

那个人叫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一辈子发明了无数新技术,可惜他的命运跟特斯拉有些相像,所有的发明技术都没有得到推广,就连在发明火车的事情上,他也被斯蒂芬逊的名气遮蔽。

可以说瓜分非洲的狂潮提前出现,主要是中国刺激的,如果没有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欧洲人的生存空间不会像现在这么狭小,他们还可以在工业革命中享受很长时间的美好时光,可是中国这一巨大体量的竞争者挤入了他们的水池中后,所有国家都感到呼吸困难,竞争比原本的历史上要惨烈的多。

竞争的压力之下,他们被逼的提前进入了黑非洲。

竞争越是激烈,优胜劣汰的进程就越快,弱者被淘汰的速度加快,强者获得资源的速度也会加快,实际上就意味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了,尽管这进步是以血的代价来推动的,但他确实就是进步,就是未来,未来从来不属于弱者。

不知道是不是非洲黄金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的经济,欧洲经济竟然开始恢复,开始增长。黄金的意义不仅仅只是财富,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代表着货币,所以黄金即是财富本身,也是财富的标价物,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是以黄金为度量的。

这些黄金流入欧洲之后,并不仅仅代表着欧洲获得了上百万英镑的财富,这些黄金通过经济体系注入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业的杠杆作用,会变成数倍的流通货币,流通的货币变多之后,间接的对经济会有一个促进作用。在金本位时代,受限于黄金的低产量,其实各国普遍有一种通货紧缩的现象,大量黄金注入,缓解了通货紧缩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有可能是经济的自然规律使然,拿破仑战争后的经济危机已经持续了四年多,经济总是有增有减,度过经济危机之后,就是一波增长,这也很正常。

总之大周21年开始,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开始增长,工业革命在西欧各国普遍出现,而且比历史上更凶猛,因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让他们必须拥有更高的效率才有可能抵消中国产品的冲击,而大规模采用机器生产,采用大工厂制度,才最有效率,所以这种高效的组织和生产方式,开始普遍在中西欧地区普及。

随着经济的稳定,以及各国将视线转移到了对非洲的开拓上,跟中国的贸易冲突被冲淡了。一场普遍的,因为中国冲击带来的危机,消弭于无形,但这只是缓和,绝不是消失,如果中国生产力继续发展,而欧洲停滞不前,或早或晚,类似的危机还会出现。

但中国的发展不但停不下来,而且开始加速。

原本在棉纺织工业、继而在丝织工业出现的工业革命,开始迅速普及到了其他领域。

蒸汽动力在快速普及,引领蒸汽动力普及的,并不是棉纺织工业,而是采矿业,相比棉纺织工业有水力可以替代,采矿业基本上没有可以替代的动力来源,过去采用人力、畜力,蒸汽机出现之后,就成为不可替代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