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六节 只对英国人开放

所以经济危机期间,中国的国内秩序相对平稳,市场下降的也没有英国那么厉害,只要也是因为中国才开始工业革命没多久,跟英国接近完成的工业化水平相比,还有大量的进步空间,国内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只是需要时间开发出来而已。

结果这些情况,都被英国人注意到了,他们认为中国殖民地市场是中国经济得以保持平稳的关键因素。于是英国人联合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向中国提出开放殖民地的要求。

跟三国谈判进行的很艰难,其实奥地利跟普鲁士就是打酱油的,就是给他们放开了殖民地市场,这两国也几乎没什么能够出口的。

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被蹂躏的最惨,但也因祸得福,巨大的冲击让他们有条件进行彻底的改革。政治领域施泰因和哈登贝格成功改革了普鲁士的农奴制,废除了按照出身划分身份等级的封建制度,开始形成以财产为基础的资本社会;军事上沙恩霍斯特和克劳塞维奇引入了法国的军事思想和观念,改变了旧式普鲁士思想僵化的农奴制軍队;教育上则是威廉?冯?洪堡领导,确立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但更主要的是将普鲁士旧传统中的高效直接引入了大学教育领域,至于小学,腓烈特二世时候就建立了类似军事化的学堂制教育体系。

这些全面改革,让普鲁士开始走向辉煌的道路,但此时在经济领域,他们才刚刚起步,他们的工程师还出于潜伏到英国去偷窃技术的阶段,克虏伯化名施鲁普斯先生在英国各处考察,试图了解被严格保密的钢铁生产过程。

尽管得到了煤炭产地鲁尔地区,但连普鲁士人自己都还没有认识到煤炭的价值,他们还在为成功模仿英国的水力工厂而欣喜,纺纱工厂才刚刚开始发展,普鲁士领导阶层现在推行的是重商主义,保护工厂手工业,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鼓励出口,发展对外贸易。改善基础设施,减免苛捐杂税。开设银行,取缔高利贷,贯彻货币政策。

但是普鲁士的手工产业不保护连法国都比不上,怎么可能向中国出售产品。

奥地利也差不多,工业革命刚刚起步,还在积累阶段,有竞争力的产业,是维也纳的天鹅绒手工业,显然这是为腐朽的哈布斯堡贵族服务的产业,亚麻布、养蚕、地毯和毛制品等也有一定水平,但丝绸比不上法国,棉布比不上英国,凭什么向中国出口。

经过谈判之后,中国做出了让步,废除了殖民地商业保护政策,但只对英国。对于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因为这两国不肯降低本国进口中国商品的税率,而继续执行封锁制度。

也就是说只对英国开放,而不向普鲁士和奥地利开放。可真的只是因为奥地利和普鲁士推行重商主义,没有向英国这样,开始转入自由贸易政策,而被中国殖民地拒之门外吗?

真实原因绝不是如此,英国好容易拼凑起两个盟友一起向中国施压,结果只有英国得到好处,这样的事情做一次可以,下一次还会有人配合英国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吗?

这两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拿破仑战争后都狠狠膨胀了一把,接着生产力开始过剩,工业危机爆发。

英国通过了公共工程拨款法案,批准拨款100到200万英镑,资助建设运河、港口、道路和桥梁建设,减少失业。但是,对于英国庞大的过剩生产能力来说,区区一两百万英镑无疑于杯水车薪。

这段时间,英格兰银行黄金储备增长5倍,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英国企业主们纷纷将赚得的利润放进银行,国内投资萎缩。黄金储备上升,让英国银行业有大量剩余资本,结果开始大量承销外国债券,两年间英国购买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

承销外国债券,意味着黄金外流,加行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英国经济危机更加深重。到了1819年11月,棉纺织工业三大中心,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培斯利工人的工资降低了一半以上,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之一。

英国急需开辟新的市场,来为英国商品寻找出路,纵观全球,只有中国有增长的潜力。

中国也遭遇了危机,可是一场危机也没咋滴,中国社会依然稳定,大量工人返回故乡,没有给社会带来丝毫的波动。这既有中国固有的乡村体系,为劳动力提供了最后一个避风港湾的功劳,还跟大量向海外移民有关。

本来中国社会就是一个超稳定社会,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现巨大的天灾,导致农业绝收,饿不死人的情况下,很难产生颠覆政权的危机。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大量向海外移民,大大环节了社会矛盾。

这几年海外移民的规模几乎达到了一百万级别,向美洲移民每年高达50万人,而且都是优质的,极有可能留下定居的家庭移民;向南美洲每年有20万移民,一大半流入了巴西,小部分被蒙得维的亚殖民地吸纳,还有一些则跨过殖民地界限,沿着拉普拉塔河向上游开拓。拉普拉塔人已经无法组织中国的拓殖,因为拉普拉塔合众国灭亡了,在西班牙政府和中国驻军的联合绞杀下,拉普拉塔恢复了西班牙殖民地的地位。

这都怪拉普拉塔人上了英国的贼船,被英国人忽悠的跟中国和西班牙宗主国同时为敌,不作不死。西班牙是因跟中国的战争而失去美洲殖民地,现在却又因为中国軍队的帮助而恢复殖民地,对中国的感情十分复杂,但有一点他们认识到了,那就是绝对不能惹中国。

所以他们默认了中国人在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开拓,因为许多地方其实也说不清是谁的,上游的巴拉圭河流域,大批无主土地,葡萄牙和西班牙一直就有争议,谁也没有能力控制,中国人开辟哪里,睁只眼闭只眼得了,对于现在的西班牙人来说,能保住现有的土地,已经不容易了。

除了美洲,向南洋和澳大利亚移民的规模也很大。

南洋是一个传统移民区,下南洋持续了几百年,中国人比欧洲人更早在南洋建立社区。这些成熟社区的建立,让后续移民的边际成本很低,不存在开拓生地要付出的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