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格拉纳达总督则在玻利瓦尔的领导下,不断的平而复叛,让西班牙政府头痛不已。墨西哥是因为伊达尔戈的偏袒印第安人将土生白人逼向了西班牙政府一边,而委内瑞拉等地的土生白人一直都是革命的领导者,他们不存在跟西班牙政府合作的可能。因此这里持续不断的混乱。
西班牙对拉普拉塔革命的镇压,则基本上失败,在圣马丁等人的带领下,人口虽然不多,但主要以土生白人为主的拉普拉塔人的战斗力很强,加上这里距离西班牙更远,结果西班牙在这里的军事行动很快失败。
在秘鲁总督区则迅速恢复了统治,因为当地的宗教力量强大,土生白人力量弱小,混血人种对革命的情绪不高,西班牙只用很小的力量就镇压了这里的土生白人政府,并以宗教的力量恢复了旧秩序。
此时拉普拉塔的情况最为微妙,因为将蒙得维的亚殖民地(乌拉圭)卖给了中国政府,结果拉普拉塔合众国不但反对西班牙,也开始反对中国,他们不承认蒙得维的亚出售给中国的合法性,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之后,开始向蒙得维的亚进军,跟中国驻军发生了激战,虽然他们在战场上输了,却攻破了几个中国移民点,屠杀了不少中国移民。
中国政府愤怒了,以美洲公司为主,宣布向拉普拉塔发动军事行动。跟西班牙政府达成协议,将帮助镇压拉普拉塔叛乱,为西班牙政府提供一亿比索(大洋)的贷款。并派兵三万参战,战后西班牙将会授权中国在该地区特殊的商业利益。
根据中国政府的情报显示,在拉普拉塔政权向中国移民区进攻的时候,英国人在背后提供了支持,叛军的武器主要由英国提供,还有为数不少的英国军人在西班牙叛军重作战。
除了西班牙,还有其他老旧帝国试图恢复自己的地位。
经过三年的反攻倒算,沙皇在国内再次确立农奴制,而且因为资产阶级势力来了一次总爆发,又被大清洗,这一次积攒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资产阶级力量的释放之后,俄国开始进入一个沉寂期,以农奴制为基石的社会秩序变得坚如磐石。
沙皇开始积极恢复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最大的目的就是重新取得波兰,独立的波兰是俄国西进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同时最担心俄国西进的普鲁士就是独立波兰的最大支持者,奥地利也不向看到俄国西进,在幕后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波兰问题,开始成为斯拉夫人和德意志人欧洲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点。
俄国人发现,虽然发生了一场战争,但之后跟中国的关系迅速恢复,沙皇政府继承了某些斯佩兰斯基改革的政策,比如彻底开放了跟中国之间的白银禁令,结果贸易扩大很快。
保留的半个印度河领域领土,周官很想要,因为这里有他渴望的人口资源,可以更方便他开发澳大利亚。周官已经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总督头衔,负责管理南洋和澳大利亚,可这两地都是人力紧缺的地方。所以如果得到跟澳大利亚隔印度洋相望的印度基地,开发澳大利亚将事半功倍。
但周琅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交给非洲公司,作为非洲公司在印度洋的中转基地。因为卡拉奇就在印度河以西,因此这个印度河流域最大的商业城市得以保留,为此跟英国人进行了最长时间的拉锯。而且还强调,澳大利亚只能移民中国多余人口,而不能从其他地方吸引移民,比如印度。
保留的这一半印度领土上,人口只是过去的三分之一不到,主要人口都在印度河以东地区,英国人得到了这些人口资源,还将这里的领土跟东印度公司的领土联成了一体。大大缓解了跟中国公司竞争中的不利地势,又将中国官方力量从印度及周边彻底驱逐了出去,对他们以后称霸印度,奠定了基础。
双方谈判的内容当然不止有这些,还包括目前在缅甸的冲突,甚至英国人坚持认为在澳大利亚的冲突,就是因为英缅战争而起。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对缅甸的战争,而中国对缅甸也有野心,所以还以颜色,利用澳大利亚的争端,采取了强势反击。
关于缅甸的谈判,由于英国一直没能取得什么战果,在仰光跟缅甸人打了一场糊涂仗,死了好几万人,却无法击垮颠峰时期的贡榜王朝,虽然拉拢了一批缅甸内部的反抗力量,比如孟族人、若开人等等,但都成不了气候。
于是在中国的斡旋下,英国跟缅甸达成停火协议,双方恢复到战争之前的状态,这场历时两年半,损失三千万英镑,伤亡三万多人的战争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战争结束后,英国罢免了东印度公司总督黑斯廷斯,由英国枢密院顾问官阿美士德担任印度总督。
阿美士德的到来,带来了英国统治印度形势的改变,英国已经跟东印度公司完成谈判,英国政府将接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全部资产和债务,英国东印度公司将成为一个历史,政府收回了给予它的所有特权,并对公司进行了清算,东印度公司解散了。
随后英国政府废除了莫卧儿皇帝,由英国国王担任印度皇帝,精神错乱的乔治三世国王加冕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和印度皇帝。
大英帝国出现了!
中国则成功跟缅甸达成了新的宗藩关系确立,缅甸国王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并以此作为唯一的传承原则,缅甸跟中国全面通商,取消边境关卡,战时中国軍队可以使用缅甸国土,用于对敌作战。
跟朝鲜等国的内容稍有差别,没有取得軍队无条件进入缅甸的权力,但这条没有意义,因为如果缅甸反叛中国,中国打算镇压的话,进入缅甸其实已经不需要缅甸人许可了,朝鲜等国答应这条,无非是在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