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节 强大还需要证明

根据与中国的协议,名义上是自愿跟他走的人,他可以带走。可事实上,嘉庆要把能带走的人都带走。哈密等地的畏兀尔、汉人带不走,因为中国軍队占领了这里,可是南部回疆的回部八旗却能带走,北部蒙古八旗也可以带走,至少是带走一部分中国軍队没有进驻地区的旗人。

能带走的原因很简单,八旗制度并没有崩溃,就像当年他都退守伊犁后,依然可以从外藩蒙古征调士兵一样,就是因为统治哪里的是一个个副都统、都统和将军,而不是当地部落的台吉和王爷。

现在这些地方的情况同样如此,而且比外藩蒙古的情况更好,因为中国軍队没有进入这里,一整套八旗体系都没有受到破坏,一声令下,加上軍队的督促,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都必须放弃故地,向西迁移。这里的人本就是牧民居多,遇到危险有逃避的文化,要比重土安迁的汉人更愿意搬家,因此南部回疆短短一个月就被抽成了真空。北部蒙古八旗,则大半跟随嘉庆离开,毕竟八旗这些年对他们的管理太严格了,失去了游牧的习惯,被一个个旗官统领,没有各自的王公带头,根本做不到反抗。

发现这些情况后,中国并没有干涉,主要是不想惹事,而且留着忠于嘉庆的势力在伊犁,大家总不舒服。

这些人走了也好,至于留下的空缺,马上从内外蒙古、青藏地区抽调一批服从的部落,把大片的草场交给他们。开垦出来的耕地,则由已经赶到的辅兵接手耕种,这些辅兵的军官都是地主子弟,相应的士兵都是农民,种地是老本行。

土地撂荒了还可以再次开发,但空间被人填补了,就很难重新挤进去。

嘉庆带着八旗走了,留下的空间如果周琅不去占据,其他势力就会占据,或者是布哈拉汗国的游牧部落迁入,或者是哈萨克汗国的部落潜入,甚至有可能草原上的马贼都会占据这里形成新的部落和民族。

这样的故事,在草原上上演了几千年,经久不衰,剧本永远不换,只换角色而已。

由于嘉庆近十年的开辟,这里的底子不错,不管是牧场还是田庄,都很完整,连房屋都是现成的。因此一百多万人被嘉庆抽空后,中国軍队很快就控制了这里,取代他们的是,是四十万屯田的辅兵,以及八万游牧的蒙古兄弟。

随着军工、农牧生产的稳定恢复和扩大,伊犁跟中原遥远的距离,不但不再是负担,伊犁本身就成了最大的后勤生产基地。

对俄国的战争更有底气了。

至少不会发生拿破仑那种后援不济,物资短缺的窘境。只是突然周琅发现,这些措施,跟成吉思汗带着整个部落在撒马尔干周边游牧没什么区别,就是把整个生产、生活和军事力量都直接顶在了敌人的大门口。这样打多久都行。

周琅没有答应俄国人的谈判条件,决议把真正继续进行下去,可有人干涉了,英国人跳了出来,希望调停中俄之间的战争。

因为英国最大的敌人拿破仑还在,英国需要俄国的軍队用于跟法国作战!

新军将领的士气受到影响,这个周琅都可以理解。

拿破仑那样的人物,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有一个很强大的有点,就是极富魅力,天生似乎就能够吸引别人追随,让别人崇拜,这就是英雄的魅力。

就好像朱元璋,他参加起义的时候,汤和已经是千户了,却甘心跟在他身后当小弟。

这些军官在法国待了那么长时间,感染了法国军官对拿破仑的崇拜很正常,就连苟全这个在拿破仑身边观摩作战的高级将领,都对拿破仑的指挥极为敬佩,可是这样一个人,却败在了俄国,这让他们如何接受,还是惨败,五十多万人损失殆尽,几乎孤身回到法国。

现在他们嘴上不说什么,可每个人的心态都受到了影响。

周琅鼓舞他们的士气,但知道可能不会有什么用处,因为强大不是嘴上说说的,那需要证明。俄国人打败了拿破仑,就敢用嘴让中国割地赔款,原因就是法军已经是世界公认的陆军第一强军,他们击败了法军,有资格让别人畏惧。

事实上周琅还可以选择谈判,俄国人只是嘴上说说,心里清楚要跟中国打仗,要跨过戈壁沙漠,要穿越西伯利亚,是不可能调动太多軍队的,如果跟他们谈谈,不割地的情况下,俄国也能接受。

但周琅还是一口就回绝了,因为这一退,可能就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士气了,周琅站在法国的角度,嘲笑过奥地利不知好歹,明明打不过法国,却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可如果换在奥地利的角度,他们一次一次失败,却敢于一次一次的抗争,他们没失掉这份勇气,所以他们最后还会站起来。

打仗,有输有赢,但连打都不敢打,这种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从这一点上来讲,李鸿章那群人确实很聪明,但也是这种聪明人太多,才让国家没有希望。

所以还要打,而且要大打,依然要打举国之战,周琅跟俄国开战,是坚信中国的国力远胜于俄国,是做了充足的准备,是可以不需要别国配合的情况,独自取得胜利的,所以他的计划中从来没考虑过要跟法国合作,因为拿破仑也不可能配合他。

因此开春之后,所有的军事行动马上就如期展开了,但计划略有改变。

鉴于战斗力最强的新军军官心态发生了变化,以及拿破仑兵败莫斯科,俄国可以集中兵力用于东方战场,周琅决定以守为主。

命令新军坚守伊希姆河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俄军修建的堡垒,不要求他们主动出击,但要他们死守。

然后调老的战兵部队北上攻击中线,从伊尔库兹克出击,夺占西伯利亚的俄国城市。

这些老兵对拿破仑的了解不多,反而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其中不乏鄙视一切夷人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