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要限制法国在澳门立足,防止法国在中国扩大利益。
英国领事领会了政府的精神,向中国理藩院提出,允许中国在澳大利亚建立一块殖民地,换取英国控制澳门。
可是澳门涉及到跟葡萄牙人的关系,在周琅眼中,巴西跟澳大利亚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澳大利亚的重要程度还要高一些,因为澳大利亚距离中国近,距离欧洲远。
所以表示不能将澳门交给英国,并且拒绝任何欧洲势力威胁澳门,告诉英国人,澳门是中国的土地,只是租借给葡萄牙的,中国继续对澳门负有保卫义务,任何对澳门的侵犯,都被视为是对中国的侵犯。
英国领事随即提出,希望效仿澳门,在中国舟山群岛中租借一个岛屿,作为英国在中国的商业基地。
周琅不清楚这是英国领事自己的主张,还是得到了英国国内的命令。
他有些感叹,英国人真是固执,到现在对舟山还不死心。历史上他们多次试图染指这里,马嘎尔尼访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希望能在舟山群岛建立基地,可是向乾隆提出的“将舟山的一个岛屿让与英国”的请求,清朝没答应。后来鴉片战争中,英国依然对舟山念念不忘,他们对香港反而是不感兴趣的。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海军部第二号机密文件中即明确指出:“舟山群岛的中心位置在广州与北京的中段,接近几条通航的大河河口,从许多方面来看,能给远征军设立司令部提供一个合适的地点。”这种位于中国中部位置,靠近通航的大河的有利条件,对于商业同样很重要,所以要说英国对中国最感兴趣的地方,绝对不是澳门,而是这里。
但是周琅政权跟满清政权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因为自由贸易对中国这个手工业大国最有利,所以开放了大量的港口,基本上不存在对贸易的限制,英国人甚至可以进入大周京师江宁(南京)居住,没想到他们还是固执的要求得到舟山作为基地。
答应他们吧,这就真是卖国了,允许葡萄牙人继续留在澳门,那是有历史原因的,是明清两朝留下的烂账,可允许英国新开辟舟山,这就是周琅的责任了,后人会如何评论他,他不敢想。
其实如果敢卖的话,获得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周琅是一个商人,他想了想没有什么是不能卖的,问题是他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所以他需要卖一个好价钱,他告诉英国人,可以给他们舟山,但他要整个澳大利亚!
周官去年已经跑去澳大利亚建立起了第二个殖民地。
第一个殖民地是位于澳大利亚西北的殖民地,那是周琅制定的,周琅知道那个地方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区,只是短期内还不具备开发的条件,只是先占着而已。但没想到哪里的干旱环境,让移民很难立足。所以才在周官的请求下,同意在澳大利亚靠近英国人势力的地方建立第二个殖民地,试探一下英国对澳大利亚的态度。
一年时间过去了,英国人都没有反应,周琅还以为是因为澳大利亚太大,英国人对这里的掌控力太弱,可能都还没发现中国人在距离他们据点几千里之外建立一个殖民据点。
其实也是周琅这两年把注意力都放在西班牙人身上,而忽略了澳大利亚的殖民开发,事实上英国人早就知道了。
不是因为英国人控制力强,而是周官主动找上去的。周官是一个商人,在墨累河建立第二个殖民地之后,就需要不断的往哪里派船,他不会浪费资源,于是给殖民地运送补给之后,顺道就跑英国殖民地上进行贸易,甚至打算开辟中国殖民地和英国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如此一来,英国人就知道了情况。
可当地总督认为,中国人的到来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物资供给情况,此时的澳大利亚还只有两个殖民据点,一个是悉尼,此时叫做新南威尔士,另一个是塔斯马尼亚,所有居民,除了军队就是囚犯,英国是将澳大利亚当作监狱的,第一个据点也是因为美国独立,让英国失去了最好的流放犯人基地,才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第一个据点,流放了700多人。
到了现在,澳大利亚人口只有一千多囚犯,发展很不顺利。犯人们不但要与气候、土壤与原住民搏斗,还要发展生产,这可是一群囚犯啊,哪里是那么好管的。因为要保护英国的安全,海军无法长期驻留,英国派来了一只保安队接替海军士兵。让他们协助总督维持殖民地的社会治安,可他们竟然跟总督产生了权力争斗。
1808年,新南威尔士保安队官员以反对取缔朗姆酒贸易为由,废黜总督w布莱,称朗姆酒暴乱。
管理混乱,发展糟糕,后世称之为澳大利亚的黑暗年代。连食物都无法自给,需要从英国、巴达维亚(雅加达)等处运来。
中国人的带来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中国人因为要给本国殖民地运送补给,所以顺道来做生意,他们带来的商品价格便宜,比殖民地专门去巴达维亚采购成本低得多。
而且中国人的农业开发比英国人顺利的多,他们第一年开荒,第二年就有粮食产出,甚至可以卖给澳大利亚人一部分,让英国人十分惊奇。不过英国人的牧场发展的更好,他们的牛羊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可以用牛羊牲口跟中国人交换粮食和日用品。
这大概就是不同的种族天赋使然,中国人在农耕方面的技能无双,英国人则更擅长放牧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