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忠亮冷笑,说的比唱的好听,莫非明朝治下这些佃户就都是自耕农不成?不过这倒是一个突破口。
他越过那位管家,直接对农民们道,“乡亲们,你们可是无地可耕才来的,若是朝廷重新授田给你们,只收什一税,你们可愿意?”
那黄管家还想说话,沐忠亮狠狠瞪了他一眼。他带兵日久,管家从他眼眸中分明看见一片尸山血海,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一开始农民们还不敢作声,但终究有心直口快的开口道,“什一税比黄家的租子低多了,我们肯定愿意,可这地又有多少分给我们?”
有人搭话就好办,沐忠亮和蔼地问这位搭话老农,“学生初来乍到,不太了解,不知这琼州稻田亩产几何?”
“这你就问着啦!”老农对这位和气的年轻书生也颇为满意,这一问也恰好搔着了他的痒处,“老汉侍弄庄稼大半辈子,寻常地头让我看上两眼,年产多少我是张口就能来,我们这一府的地都比较瘦,要是勤快点堆肥,种上三熟的占禾,当能出两石左右。”
“两石,那便是两百五十斤稻,那就是一人一亩地足够吃啦?”
“够是够了,也剩不下什么就是,碰上个灾年就难过喽。”
“这样,如果朝廷给你们按黄家的例,家里有一个算一个,分一人两亩的地,除了什一税,不再加征,你们可愿重新入编户,这样你们的家人今后还可以进城做工,甚至科举做官。”
农民们听了这话,顿时活跃得纷纷盘算起来,“要是丰年,是不是还可以养猪换点肉吃?”“我们家里算上婆娘就三个人,六亩地我爹和婆娘能种,听说这招人做工,我还能在这赚点银子。”……
黄管家越听越不对劲,我们不是来讨个说法的吗?怎么着年轻人说两句话就歪楼了?这读书人真是大大的狡猾,莫非他真知道什么内幕不成?听说那沐大人颇为倚重黄梨洲,这该不是真的吧?
“那书生,你是什么身份,难道这种大事也是你说了算不成?”
正盘算着的农民顿时泄了气,对啊,这毛头小子说了顶什么用,白高兴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