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王源之的窘境,韩叙则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无父无母,家中也无长辈做主,成亲一事的选择权完全在自己手中,这也算是身为孤儿的好处之一吧,不必像王源之一样承担家族重担,也不需要像王源之一样连婚事都被主宰。总之韩叙对自己的现状还是挺满意的。
翌日清晨,韩叙早早的就起来了,一边将《中庸》研读了抄写下来,一边诵道:“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道者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韩叙发现越研究四书五经,越会被圣贤的大智慧折服,明明生于古代,但是思想境界确是那般高,越理解其中深意,也更欣赏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这一说法,‘中庸之道’也是《中庸》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为人处世适度适中,守度得当,不偏不倚,学习途中,这条准则已经成为了韩叙的人生信条。
晨读之后,韩叙准备更衣出去一趟,一来是为了印刷一事,二是想去拜访一下和均,自从昨日见过和均的画稿之后,韩叙便一直想见上一见,相互探讨一下,而且说不定未来还有长期合作。
更衣之后,少年带上这些天编写的一些《县试试题精选》、《府试试题精选》、《四书帖经题库》、《五书墨义题库》以及这些时日整理的一些应试题库往印刷馆而去。
有时候学习吧,光看书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做题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也不知道自己积累知识的深浅,要说应试、备考,刷题才是最佳。
况且墨义帖经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倒是诗赋只能看个人天赋了,因为韩叙现在都没法搞定诗赋这一难题,就别说编写一些作诗写赋的技巧之类的参考书籍了。策论也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少年也是无措,考虑到自己还未走完科举的全部流程,他也不想给自己增加太多竞争对手,还是藏拙藏拙比较好。
少年背着这些参考书骑着踏雪,直奔城郊印刷馆而去,到达印刷馆之后,因为孙尚伯父比较忙,所以两人也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少年将那些书籍留下,付完款项后便策马离开了。
付完钱之后,韩叙发现,其实印刷还是挺贵的,而且每本都要印刷一百册放在书铺上架出售,不过转念一想,其实书籍也是很赚钱的,若是畅销的话,利润就到手了,而且加印就比初印便宜,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模板,无须另外篆刻,所以便宜许多。
即便如此,也是远不及现代的印刷术来的快,方便。不过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将就将就,好在贺府送过来不少打杂的工人,印刷速度倒是快了不少,技术无法提高,那边从人力角度想办法,大概就是这样吧。
将印刷一事处理好之后,韩叙策马来到了先前来过得花楼---醉花阁,白天的醉花阁不似晚上那般繁华,热闹,倒是像一位清丽佳人静立河边,远远看着不像花楼,而似酒楼。
韩叙策马上前,下马并将鞍绳递给仆人后便往内走去,问了一人得知和均依旧在天字间,韩叙心想,大概这天字间是他和大公子的专用之所吧。
“和兄,今日又在听何小曲呀。”韩叙直接来到天字间朝着和均拱手问道。
和均一见韩叙到来,惊喜的说道:“稀客稀客,叙弟今日怎的来了。”说罢,取过一个干净杯子,为来客满上一杯。
“今日前来自然是有事相商咯。”韩叙走过去坐下,端起和均为自己斟的酒一口饮下。喝完之后接着说道:“和兄,我看了你画的连环画,简直太赞了,不知和兄有没有意愿与我们书铺合作?”
“合作”和均迟疑了一下,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