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三天进行,试卷也是一日接一日的发放。这不今天考的试卷就发下来了。韩叙看了一眼试卷,一共12份,今天考的是最基础的帖经和周算。韩叙自问没有多大问题。
帖经与现代填空题无差,只是从四书五经中抽取一些句子,挖一空让学生作答,考评学生对于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也是最死板,全靠死记硬背的一种考试内容。
戌时,韩叙花了将近一下午时间完成帖经,题量够多,记得不算太牢固,好在记忆不曾混淆,没填的不清楚,填了的韩叙自问有九成把握。
考房外,巡查官一直走来走去的巡视,“科举什么的比想象中严多了”韩叙心道。
因为巡视的原因,韩叙无奈,只能取出自己从家中带过来的馕饼啃啃,干巴巴冷冰冰,此时已是深秋,考虑到直接吃凉的会拉肚子,便又从书箱中取出几根蜡烛,一个能放置在桌子上的小木架和一个小锅。
迫于无水,只能走过去,向巡视官问道:“大人,可否给我一同水”。
在这个朝代,科举三天的过程中,每天有权要一木桶水,一桶水也只够吃喝,简单的洗漱,是不够用来洗澡的,所以基本上,考完三天后,任你是光鲜亮丽的富家公子还是权臣儿子,都不复先前风采,甚至可能因为不习惯而比贫寒农家子还要狼狈。
“等下我就叫人把水送过来,回你座位去”巡视官板着脸说道。
韩叙听话的回到自己的座位,过了一小会后,一个面容清秀的儒生提着一桶水放在门口后就离开了,韩叙走过去将水桶提进来。
从桶中舀出一小勺水倒入小锅中,架起架子,点上蜡烛,做了个简易的小灶。
水还未开韩叙坐在床上看了看周算的试题,发现都挺简单的,毕竟后世的数学比现在先进许多,况且这里并不要求写过程,只需要写出计算结果就好了,今天晚上就能轻松搞定。
待锅中水滚,少年将馕放在小锅上方,通过蒸汽加热,又从空间取出些许泡菜就着热好的馕吃。倒还算可口,在少年接收范围之内。
晚餐后,收拾好桌子少年便将习题取过放在书桌上,准备作答,作答过程中毫无卡顿,可以说几乎每道题都颇有把握,少年也就在算术方面比他人略有优势,在诗赋方面就差了许多。因此这场考试韩叙也只能说尽力而为,能不失分的都把握住,以弥补自己的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