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成为美颜盛世的公主殿下(22)

这个爆炸性的提议在早朝掀起了轰然大波,以至于群臣吵得像菜市小贩一样。

发动战争,而且还是御驾亲征,这可是个大工程。虽然先帝年轻时也干过这种事,而且还打败了蛮夷的首领,大败敌方,但唐宣德想效仿他父亲的话……几乎不可能。

不说其他,第一个跳出来大骂的就是户部尚书。

这位相当于财务部长的存在,当然不是挑皇帝的刺,而是直接怼上了王立这个提议的太监,就差没指着人鼻子骂“奸佞亡国”了,毕竟打起仗来第一个难题就是“钱”。

国库这几天给许多不幸撞上天灾的地方拨了赈灾的钱粮,现在正愁入不敷出呢,哪里还有余粮养兵?

但是,情势不由人。

首先,是朝堂上作为文官领袖的顾青,态度暧昧不明,似乎支持皇帝出兵但又着重声明太监无权带兵。

随后,鞑子集兵攻打安凉的消息也传了回来,驻守的辛老将军据说还遭到敌人暗杀,现在只能躺在床上指挥。

再接着,西北兴安王发给唐宣德一封义正言辞的檄文,痛斥他失德无状,罔顾亲情,以致上天惩罚,南方大涝,中原大旱,百姓生灵涂炭……这些都是新帝不仁不义的证明。更气人的是,他不仅拒不承认皇帝的追捕令,还表示西北现有胡族侵扰,他回去封地是为了保卫大梁,不辞而别也是防止泄露军机,所以不可能交出作为战线前锋的亲儿子。

这倒打一耙的檄文就像一个耳光狠狠地扇在了唐宣德脸上,以至于他差点气昏过去。

“好啊,朕这位好叔父,以为父皇不在就可以倚老卖老威胁于朕了?”

&nb-->>

sp;“守卫西北?朕有那么多武将,需这老东西来做主?”

多重刺激的情况下,唐宣德脑子一热,直接拍定了带兵北上的事。

五十万大军本就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到时候先解决东北的鞑子,接着分兵西北,他不仅要夺了兴安王的爵,更要把他的爪子一根根全都拔下来,和他那个轻浮狂狼的儿子一起带回京城,关入大牢判处极刑。

而兴安王疑似反叛的消息,也把朝堂的混水搅得更乱。

有不少聪明人已经看出大梁的危机四伏,也发觉朝中现在微妙地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亲皇派,以武将集团和宦官集团为主;另一个则是首辅派,文官们一如既往地簇拥着党魁顾青。

而皇帝,就是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提着裙子不顾身后婢女的呼喊,急奔在宫廷走廊上朝着勤政殿而去的花绵,无比清醒地意识到——

如果不阻止皇兄出兵的决定的话,这个平衡点,就要偏斜了。

甚至会连带着大梁整个国家,倾斜向毁灭的深渊。

#

已经熄灭的火盆里,焦黑的纸张皱巴巴地缩成一团。

“公主殿下,皇上现在跟顾大人在里间商量正事呢,劳您稍等片刻。”迎接花绵的小太监肤白秀气,说话时更是悦耳动听。

可是花绵却没有回他,而是把手伸到了炭盆里,拎起一张未曾烧完的薄纸,上面还残留着依稀可辨的字迹。

“殿下,您小心烫手!”虽然火已经灭了,但余温还在,小太监着急地想要阻止她。

“这个……你知道皇上为什么要烧掉吗?”少女侧着头问他。

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听出她声音里细微的颤抖。

小太监自然没有发觉,而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这些是皇上吩咐奴才们清理的,最近奏折太多,便拣了一些没用的纸张烧了,好腾出空位……”

“没用的纸张……吗?”她的手指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残章,声音轻忽,“原来,皇兄是这么认为的啊……”

她所谓的献策,在对方眼里,永远只是小孩子的玩闹,对吗?

南方的水涝,如果不加固堤坝,引水入海,很快就会淹没平原,摧毁农田。

中原的大旱,如果不迁移民众,开放粮仓,很可能会引发饥荒,官逼民反。

而北方的战争,应当能拖则拖,只守不攻,以逸待劳。

因为打仗这种事,就算真的要动手,也必须先解决内患,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花绵低着头,凝视着手里已经变成炭黑色的纸片,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好。

“你先下去吧,”她抬头瞥了眼身侧侍候的小太监,“有事我会叫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