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皇帝乃是先帝的第三子,前面两个哥哥,一个被封为睿王,另一位就是昭王。
睿王陆凛是原皇后所出,而昭王陆闾的生母当初只是一个并不怎么受宠的嫔妃,虽然皇帝登基之后将其封为太妃,可她却自请去长居佛寺,鲜少在世人前露面。
而先太后,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生母,一手扶持着儿子坐上了皇位,手段不可谓不厉害。
大晋并未有立长的祖制,可因先帝心中挂念着原皇后,原先对自己和原皇后的这个长子还是寄以厚望的,无奈陆凛实在是不争气,做的那些事让人没眼看,他才将注意力转向了自己的小儿子。
这么左一看右一看,嘿,好像还不错,那就得了,太子就是他了。
就这样,太子的人选就定了下来。
只是这其中有多少是他人在旁推波助澜的缘故,现今就不得而知了。
.
依秦阁老一等老大臣们所言,夫妻本一体,当今圣上的生母,先帝明媒正娶的皇后,如此独葬在一旁实是不合规矩,所以应该重新修缮皇陵,将先太后陵墓迁进去。
而另一方不支持此举的大臣们,是以睿王为首,反对的理由也是言之凿凿,总结下来大体意思就是,虽然陛下您孝心可表,但不久之前我们才和辽国打了一仗,国库实在吃紧,此时再耗资修皇陵,恐怕就要惹出民怨了。
这样将百姓民生大计搬了出来,秦阁老等人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话来,可话都已经说出来了,若是就这么轻易地收回来实在太过丢脸,当然是死活守住不松口。
两方谁都不肯相让,倒把皇帝夹在中间动弹不得,朝上吵了几天都没有吵出个结果来,闹得皇帝现在一上朝就头疼。
这回留下来的几位大臣,都是经过皇帝仔细斟酌的,他话音一落,底下几位大臣的神色都或多或少地开始变了,面色沉静的苏珣站在其中,称得上是气定神闲了。
皇帝扫视了一圈,最终目光定格在了沈珣身上,“沈卿似是有话说?”
朝上吵了几日,沈珣并没有对此事发表过任何看法,方才站在这里,也未有开口的意思。
只是被点到了头上,他神色不变,拱了拱手,缓缓地道:“微臣以为,修缮皇陵一事并无不妥。”
皇帝闻言意味深长地一笑。
哪知沈珣话音一顿,又补上了后半句,“不过国库吃紧是真,修缮皇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肯定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若不经过深思熟虑,恐怕会引得百姓不满。”
皇帝嘴角才准备扬起的弧度有一瞬间的凝固,在场的人明显能感觉到周身氛围一冷。
站在沈珣身后的工部王侍郎不动声色地望了沈珣几眼,也站了出来,“启禀陛下,沈将军所言甚是,望陛下三思。”
他话音一落,其他人连忙附和,“望陛下三思。”
皇帝脸色有些发青,瞪着沈珣半晌没说话。
其实皇帝心底肯定还是偏向修缮这一方,可睿王他们这么一闹,他也不能只一意孤行的罔顾朝中大臣们的意见,今日将这些人叫过来,多少还是存了些私心,想找个适中的法子,安抚住那些反对的声音。
谁知一开场就被沈珣搅了局,他当然没有好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