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边上的莺儿却是笑出声来,探春好奇道:“你这小丫头,不好好服侍着你家主子,有什么好笑的。”
莺儿笑嘻嘻地说道:“我听着这两句话,同我们姑娘项圈上的两句倒是一对儿。”
闻言众人倒是好奇了,纷纷探寻问话。
宝钗瞪了莺儿一眼,说道:“别听她瞎说,没什么字。”莺儿自知失言,吐了吐舌头不言语了。
反倒有些欲盖弥彰之感,宝玉最是好奇,央求道:“好姐姐,叫我瞧瞧呗!你都看了我的了。”
见余下的姐妹们虽不说话,但是眼里的探寻却是半分不少,宝钗心里一动,无奈道:“不过是两句吉利话,听人说的,嵌在项圈上,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若想看,罢了,随了你得意吧!”
说完,避到内室,众人便知道这必是宝钗贴身的物件了。
在莺儿的服侍下,鲍宝钗摘下了胸前的项圈,放在托盘上,叫莺儿拿了出去。
众人一看,只见是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细细打量一番,宝玉毫不避讳地托起来看,还带着些余温,温热的触感极好。
宝玉看着璎珞,只见上边那一面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注云: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众人心里皆是一惊,面上不显,却不知在思索着些什么。宝玉毫不避讳,念了两边上边的句子,方才说道:“竟是和我的是一对儿。”
宝钗说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说是要嵌在金器上方才好。”
莺儿说道:“是了,那和尚还说要拣个有玉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宝钗嗔住,说道:“你还呆在这里做什么?还不赶紧去倒茶。”倒是止住了话头。
众人虽然没说什么,但是暗地里的思索是免不了的,“拣个有玉的”做什么呢?
迎春出来打了个圆场,说道:“癞头和尚,连个法号都没有,怎么听得有些不靠谱,姐姐家里倒是相信。”
宝钗说道:“原也是不相信这些神神道道的,只是我幼时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时常会咳嗽。后来得了一个和尚的海上仙方儿,方才好些,再说不过是个金项圈罢了,图个吉利,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在意其中花费。”
黛玉惊道:“海上仙方儿,又能够压下姐姐的病症,想来是极好的方子,不知道姐姐能不能透露一二。”
宝钗知道因为黛玉自小体弱,后来虽然有名医医治,身子好了不少,但是对药理一道,还是有些了解的。